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741篇
科学研究   139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293篇
文化理论   43篇
信息传播   61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593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本文以单音节动词为例,通过实际语言运用的例子,观察、比较了普通话与苏州方言异形同义词在搭配、意义宽窄、语体等方面存在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952.
范贵杰 《现代语文》2009,(7):107-108
"啥"是现代汉语方言中常见的疑问代词.在山东莘县方言中, "啥"字的使用频率很高,这是莘县话的一个突出特点.本文对莘县方言中"啥"的用法进行了归纳与例证,并将其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的用法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在用法相似性上论证了吕叔湘所说"啥"可能是‘什么'的合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53.
称谓是人类社会关系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角色,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者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称谓,比较集中地反应了东北农村的人际称谓特点,并体现了东北人的性格特点和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954.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对日照方言中端、透两组的读音类型及地域分布做了梳理.其读音共分两类,A类只读成一套声母,B类读为两套声母;日照方言中端组声母的读音并未遵循普通话中端组声母读音的演化规则,在中古知组变为舌面辅音之后,受其影响,端组的读音沿着知组读音的演变轨迹演化,并一直保存在日照方言的读音中,但也因地域的不同而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955.
陈丽冰 《现代语文》2009,(6):103-107
福建宁德蕉城区方言名词与普通话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构词上,重叠式构词和附加式构词是蕉城区方言名词构成上采用的两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很多单音节名词可以按AA式重叠(重叠具有区别词义.辨别词性等作用).在附加式构词中,后缀语素(囝、头)的构词能力强于前缀语素(番,洋、老).此外,还有逆序词及并举遍称的构词方式,显示出蕉城区方言名词构成上与普通话相比有不同之处,与闽东其他方言相比,也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56.
在高唐方言中有丰富的词缀、可以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这些词缀在高唐方言中的用法和在普通话中的用法有同有异.本文主要介绍这些词缀在高唐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957.
赵兵 《现代语文》2009,(9):95-97
在语言使用中, "否定"是对现实或意愿的否定性表达,是习见的一种语法意义,存在于各种语言与方言中.但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中,所使用的否定词及否定表达方式往往不尽相同.安徽无为蜀山片方言的否定词和否定表达方式既有普通话的共性,同时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色.本文就此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58.
助词"了"在各地方言中的使用与普通话相比更为复杂,它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读音,通过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陕北米脂方言中的"吃+了"进行意义和用法上的分析,以说明它们在应用中的不同.  相似文献   
959.
在山东方言中,中古阳声韵的变化非常丰富,呈现四种类型,即"尾"型、 "弱"型、 "无"型、"阴"型.本文对这四种类型在山东方言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并考察了它们与中古阳声韵存在的音类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60.
"子"是枣庄方言中常用的词尾.本文从语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入手,全面分析了词尾"子"在枣庄方言名词、动词后的使用情况.通过与相应的普通话词汇做初步比较,进一步探究了"子"尾词变化,消失的原因,提出了在方言与普通话迅速融合的今天,亟待进行方言词汇的搜集整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