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1篇
科学研究   46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75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女驸马》作为中国久演不衰的黄梅戏经典剧目之一,集委婉悠扬的唱词唱腔、细致优美的表演风格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于一体,全方位展现了中国传统民间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而《威尼斯商人》则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五幕喜剧,其中女扮男装救友的情节和皆大欢喜的结局与《女驸马》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从舞台时空变换、演员表演方式和剧本话语策略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分别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表现性特点和西方戏剧的再现性特点.  相似文献   
32.
水墨人物画是中国画中一个既具有悠久历史,人文传统又非常年轻的分支画种。唐代以降,水墨大兴;宋元明清四代,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其中出现了石恪、梁楷、黄慎、闵贞和任伯年等人物画大家。他们的人物画作品多采用以书法入画和水墨设色的形式,展现了与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完全不同的风格面貌。这些人物画作品可被称作为文人写意人物画。  相似文献   
33.
同为国粹的京剧与水墨写意形式的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以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为表现形式。对于表意的艺术,既能会得剧中意者,亦磐识得画中趣,两者相得益彰,利于提高观众的审美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34.
以传承、发展为宗旨的“浙派意笔人物画邀请展暨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10月26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浙派意笔人物画的开创者李震坚、方增先、周昌谷和梁平波、冯远、刘文西、吴山明、吴永良、王庆明、李山、刘健、张品超、冯运瑜、王赞、尉晓榕等26位画家的近180幅作品,展示了中国绘画史上一座丰碑的缔造历程和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35.
中国的工笔画,起于魏晋而成于两宋,经元、明、清.以设色谨严,工细见长,一枝一叶,一花一鸟皆能发人幽思.  相似文献   
36.
孙泳新 《今日科苑》2007,(5):F0002-F0002
~~孙泳新书画欣赏@孙泳新~~  相似文献   
37.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正直的知识分子佯狂避世,不追求功名的显耀,而致力诗文书画、戏曲、小说等文学艺术的创作.在学术上,王阳明倡导的"学贵得之心"的"心学"给那些富有进取精神、追求个性解放的读书人以极大的鼓舞,产生了一大批成就卓著、个性分明的知识分子,徐渭即是其中的代表.他不仅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诗人、一位书法家.  相似文献   
38.
通过评述画家沈耀初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笔墨特色的例析,对其艺术成就做出概括和评价,并提供一些具体资料给学术界和美术界作进一步探索、商榷时参考。  相似文献   
39.
艺术之道,思悟无穷,上综古法,下启新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任何艺术家都难以穷尽。但是,一个艺术家只要在对艺术的创造和追求中把握艺术的本质,不断地超越自己,立新意新格,体现自己的风采神韵,他就能算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就应像一个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的无畏探险家,在艺术之林中披荆斩棘,开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40.
我国传统绘画,以题材分花鸟、山水、人物,以技法分工笔、写意,而人物画“从宋以来就盛行‘写意’”,工笔人物画至晚清近渐成冷门,沦为绝艺。 人物画自古就被画家视为畏途。我国“佛画始祖”、东晋画家顾恺之说,“凡画,人物最难”。确实,无论古今中外,画界都以画人物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