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78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秦小金 《考试周刊》2014,(61):140-141
<正>《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的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证创新教学实施的重要条件。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  相似文献   
52.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下了很多短小而有思想的教育名篇,不少文章今天读来依然能给我们很多启示,依然有指引作用。他在《学生的精神》一文中,直言不讳地批评"现在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相当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满意足。尤其是在过教员生活的,觉得自己处在教师地位,不必再去用功研究了"。老师应该"自己天天去研究",让学生受益,自己"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然后,他提出了三条学生精神:"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相似文献   
53.
王念梅 《成才之路》2014,(35):71-71
正跨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第一重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苏教版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注重学生好奇心,启迪创造想象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我们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要为能够启发学生好奇心创设情境,鼓励他们去  相似文献   
54.
正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随着化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地、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是促进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的一项工程。一、师生互动中教师的作用中学化学课堂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阵地和场所。老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协同学生探究知识中的一员,与他们一起探究。鼓励学生相互质疑答疑,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5.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1):F0002-F0002
正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在浙江绍兴兰亭雅集当天,晋代大书家王羲之所书序文草稿,既无题目也无署名,且有大量涂改。雅集过后,王羲之便多次加以修改、誊正,直至定稿补上题目、署名。遗憾的是,定稿后的序文,书法艺术水平总是比不上初稿。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后人临摹的《兰亭序》就是以这篇初稿为底本的。这篇初稿原迹,通过王氏家族的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王羲之的七世孙隋代智永之手。智永出家,没有后代,临终前将之托付给弟子保存。唐太宗即位后,因酷爱王氏书法,最终  相似文献   
56.
教育必须适应发展的需要,应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放在第一位.创造精神的培养同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个性特长的发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文教学把培养创造精神作为重要目标,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57.
人们在学习或做学问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倾向,谓之学风。某人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勤奋刻苦等,这是个体学风。某班学生学习氛围浓厚,竞争意识强烈,探究思维活跃,富有创造精神等,这是班级的学风。个体的良好学风是形成班级优良学风的基础,优良的班级学风又对个体良好学风产生感染力、凝聚力和促进作用。教育的治学作风对个体和班级的学风也有重要的影响。在研究班级学风建设问题时,应从个体、集体以及教育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8.
59.
魏骅 《天中学刊》2001,16(2):69-71
素质教育中所说的创新,其内涵是培养青少年的创造精神和能力,促进初级创造的发展,创新教学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塑学生创新人格,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授预学生创新技能的过程,在教学中对创新人格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基于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创新技能的培养要通过严格的训练。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