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2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如今中学语文教材中.曹禺的作品只剩下了一篇——《雷雨》第二幕的节选,而且放在第六册。即高三下学期。由于高考不考戏剧,有些学校便干脆不教这一课.即便教了.又由于学生乃至教师对话剧已经颇为陌生.很难抓住曹禺剧作的特征和神韵.给学生们留下了遗憾。  相似文献   
42.
王红 《记者摇篮》2004,(11):11-11
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文艺观。以及在传统经典艺术中确立的审美价值观,如今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中国电视剧的负荷,似乎损害了当今电视剧作为大众流行文化自由轻松的天性和审美性质。贯通中国艺术史的高雅与通俗的深刻矛盾,一直在电视剧中此起彼伏地冲突着。  相似文献   
43.
张萍 《声屏世界》2008,(4):41-42
爱与死历来是文学艺术的永恒话题.自电视剧艺术诞生之日起,婚姻家庭就是电视剧艺术的基本母题.而电视剧作为最具影响力和最典型的大众文化艺术形态,道德承诺毫无疑问是其基本的价值判断尺度之一.  相似文献   
44.
《中国新闻周刊》2006,(31):79-79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纪念挪威戏剧大师易卜生逝世100周年戏剧季的开幕大戏,《建筑大师》第一次搬上了中国的舞台。 《建筑大师》是易卜生64岁时完成的作品,该剧的主人公索尔尼斯是一名建筑大师,功名成就的他渐渐丧失对生活的憧憬,年轻时的梦想随着对现实的失望而消失。与易卜生的其他剧作,如《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的现实主义风格不同,《建筑大师》充满了象征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45.
从《雷雨》到《北京人》评曹禺前期剧作风格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曹禺解放前从《雷雨》到《北京人》的创作历程为主线,评析了剧作家前期剧作风格形成、发展、演进、创新的历史转变轨迹。作者认为,《雷雨》创作的成功标志着曹禺是一个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剧作家,也鲜明地代表着曹禺剧作的特定审美视角和艺术追求。强烈的个性和人物形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曲折跌宕的情结网扣,错综交织而又严谨统一的戏剧结构,以及赋以动作感的诗剧化语言,共同构成了《雷雨》特有的艺术风格。《北京人》的创作成功,使曹禺前期剧作达到了另一新高峰,标志着剧作家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追求喜结新的硕果。同时也呈现出有别于《雷雨》的新的艺术风格:由日常生活琐细流露着时代的政治信息;于平淡幽远里积蓄着深沉紧张的动力;而忧郁哀伤的感时怀旧中渗透出对于未来的明朗乐观情调。  相似文献   
46.
    
  相似文献   
47.
奥尼尔剧作的死亡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尼尔的死亡意识来源于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他本人的生活阅历。他认为强烈的欲望会导致毁灭 ,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只能靠死亡来求得精神上的寄托。他还认为死亡既是对苦难现实的逃避 ,也是生命的回归。奥尼尔这种特殊的死亡情结充分地体现在他的剧本之中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美国现实社会的强烈挑战精神 ,同时对他的人生哲学也有一种粗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8.
正曹禺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话剧艺术中一位较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剧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文学发展到了真正成熟的阶段。曹禺剧作大都没有惊险曲折的情节,但都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原因就在于它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不仅有受压迫的劳动妇女,还有高级交际花、资产阶级太太等各种人物,曹禺通过塑造繁漪、陈白露等女性形象,强烈集中表达了"五四"新文学主题,呼唤出被压迫者的  相似文献   
49.
作为近年来在影坛大放异彩的新锐台湾导演,黄信尧在故事电影《大佛普拉斯》和《同学麦娜丝》中都表现出对经典对比叙事的鲜明偏爱.从最基础的视听语言布局,到剧作结构的雕刻以及具体的人物形象呈现,对比贯穿于电影生产立场和情感的整个过程.通过这种解构色彩浓厚的叙事,导演在声光变奏里营造了荒诞氛围,以情境交锋和角色反差为观众圈画出反思空间,在传达世事无常感叹的同时,完成了带有明显现实指涉的批判表达.  相似文献   
50.
陆柱国的电影剧作故事性强、情节生动、细节感人,他保留了小说叙事的习惯,即十分重视发挥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注重使之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并由此揭示出剧作的主旨内涵。同时,他重视在故事叙述和情节推进中塑造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并注重在战争环境中凸显英雄人物人格精神中的闪光点。他的电影剧作成活率较高,大部分剧作被拍摄成了影片,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他有强烈的创作责任感,其剧作的题材内容突出了主旋律,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且也与他创作时能充分尊重电影艺术规律,注重运用蒙太奇技巧来叙述故事、安排情节和塑造人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