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音乐小词典     
【豫剧】 也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戏曲剧种。由当地民间戏曲结合秦腔、蒲州梆子而成。用梆子击拍,节奏鲜明,唱工多,口白少,善于表达感情,曲调优美动听,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有“豫东调”和“豫西调”两个支派,豫东调也叫祥符调,  相似文献   
12.
在客家重要聚集地——江西赣南,至今流行着一种地方戏,即东河戏。东河戏是江西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集高腔、昆腔、乱弹多种声腔于一身,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东河戏起源于赣县境内的田村、白鹭、清溪、劳田和睦埠(今属兴国县)一带。为什么叫东河戏,这里有一个地理上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姚传志 《考试周刊》2011,(48):30-31
每当我步人剧场或坐在电视机旁欣赏戏剧艺术表演、聆听戏剧伴奏及指挥用手势鼓点指挥着生末净旦丑的一举一动时,我就有一种冲动、兴奋快感。 一 戏曲音乐离不开乐队演奏,伴奏是戏剧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戏剧伴奏是指通过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和代表剧种特色的主胡等乐器的伴奏、合奏、重奏及协奏,在演出中起到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无不需要器乐伴奏。  相似文献   
14.
目连戏     
正《佛说盂兰盆经》里"目连救母"的故事,在唐、五代时期被改编成说唱文学《目连救母》(敦煌变文之一),成为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此后故事渐趋发展完善,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都城里《目连救母》杂剧能连演7天。到明代,《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剧本相继行世,大多着意渲染目连母被打入地狱,受到各种磨难、报应,而目连不避艰险,遍游地狱寻母,求佛救母等情节,很多情节都可独立成短折戏,如《下山》、《哑子背疯婆》、《王婆骂鸡》、《赵花打老子》等。因此,目连戏的演出有"两头红"的说法,就是从太阳落山开始演,一直演到第二天日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戏曲种类繁多,艺术风格各异。据统计,中国共有335个戏曲剧种。其中,少数民族剧种有30多个,如藏剧、白剧、壮剧、傣剧、侗剧、彝剧、布依剧、苗剧、佤剧、仫佬剧、毛难剧、满剧、维吾尔剧、蒙古剧、瑶剧、南剧(土家族)、唱剧(朝鲜族)、花儿剧和夏剧(回族)等。他们除同汉族戏曲一样融歌、舞、白、身段于一体的共同特点外,大都是在本民族民歌、舞蹈、民间说唱艺术和器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都有自己的演出习俗、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6.
宋士杰(图1,2007-5—2)是京剧传统戏《四进士》的主人公。这出戏源自《紫金镯》鼓词(宋、元二代起流行北方诸省的讲唱文学,以鼓为主乐,故名),但诞生的确切年份已无从考证。许多地方剧种都曾演出过,有《节义廉明》等不同戏名,故事情节则相似,说的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民妇杨素贞被诬谋杀亲夫,爱打不平的客店主宋士杰帮她申冤,并最终一状告倒两名贪赃枉法的高官。该剧原为徽班的一出四本连台本戏,清光绪年间改为京剧。起初宋士杰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配角。经过不断的演出,缩为一本戏,宋士杰也转变为剧中主角。  相似文献   
17.
形成于津京冀的河北梆子,自清光绪初年开始走出自己的世袭领地,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少数民族聚集的新疆和蒙古一带流播并繁衍起来,曾经一度成为活跃当地群众化娱乐的主要戏曲剧种,前后持续了数十年之久。时至今日,虽然专业河北梆子剧团在新疆已不复存在,但昔年它在那里有过的辉煌和把京剧带入新疆的历史功绩,特别是与津西杨柳青先民赶大营的渊源。还是值得回顾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2010,(2):18-25
戏曲是以方言为基础的,但戏曲在传播的过程中却经历了"官语化"和"错用乡语"的过程,这是戏曲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传播方式,"官语化"和"错用乡语"不是某个声腔剧种的特有现象,而是戏曲传播的共性。在语言上,戏曲由方言指向官话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官话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对官语化的研究越发显得重要。由于汉语言文长期不一致以及韵书的历史语音传承,使得历史上的官话不能形成标准音,也使得戏曲的"官语化"和"错用乡语"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过于强调方言的重要性容易混淆戏曲学和语言学的学科界线。大剧种的丰富内涵和悠久历史,使得它有更多的内容可供研究,相比之下戏曲遗产保护研究的重点是大剧种,而不是那些尚未走出家门的小剧种。  相似文献   
19.
钟友 《文化交流》2013,(9):41-43
"一部戏剧史,半部在浙江。"目前,浙江省有56个剧种列入省级"非遗",24个剧种列入国家级"非遗",因而被称为"戏剧大省"。但据浙江省政协文卫体委员会和浙江省戏剧发展促进会调研,只有14个剧种可以登台表演,有11个剧种已经进入濒危状态。如在千岛湖畔的淳安县,古属睦州,睦剧全盛时有90多个剧团,300多名艺人。而现在县里只有一个睦剧团,戏称"天下第一团"。为此,浙江省文化厅专门制订  相似文献   
20.
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我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浙江历史上曾有的。八大高腔中沿袭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自成格局的单声腔剧种。它是丽水地区唯一的地方剧种,是我省目前惟一尚能演出的高腔剧种,2006年松阳高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围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国家档案局列入“目家级重点档案抢救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