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名家直击]我已记不得从几岁开始跟父亲去看戏了,却可以断定是上学以前的事。我记着一个细节,在人头攒动的戏台下,父亲把我架在他的肩上,还从这个肩头换到  相似文献   
92.
北路梆子戏曲是我国梆子腔剧种的重要分支之一。源于其产生地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北路梆子刚劲有力,高唱入云,而又婉转盘旋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正是通过其唱腔、曲牌、和打击乐得到了集中的体现。通过对北路梆子音乐特点的把握,能更好地挖掘其艺术特色和精华所在。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创新,促进该剧种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93.
梅兰芳是我国闻名的京剧演员。京剧又是我国戏曲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梅兰芳从小学戏,靠勤学苦练和勇于实践,很早就成了名,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他不但艺术精湛,而且有爱国思想,立志要把京剧介绍给外国,在世界上宣传中国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94.
面孔     
赵本山:我是一个奇迹 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接受《新世纪周刊》记者专访时说:“二人转这个剧种发展了300年,笫一次走向这么辉煌,是因为我。”赵本山的小品80%是自己创作的。  相似文献   
95.
京剧艺术     
刘鹏 《北京档案》2009,(1):51-52
听京剧是老北京人的一大爱好。京剧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且得以兴旺发展,是因为继承了宋、元、明等朝代戏曲的传统和积累的大批剧本。清朝乾隆年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徽剧、昆曲、梆子等长时间交互影响,形成一种新剧种——京剧。  相似文献   
96.
由冯丈怀梆的发展历程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丈怀梆在怀梆发展史上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民国时期怀梆逐渐孕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受到了较大打击;解放后,迅速发展到顶峰;进入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衰亡。笔者通过走访民间老艺人、翻看史志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探询其兴盛、衰亡之原因,进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7.
邵琳 《河南教育》2016,(4):60-61
宛梆,是流行于河南南阳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了。早前,宛梆被称为"唧唧梆""老梆子"等。后在1956年南阳地区汇演时,由行署一位领导正式命名为"宛梆"。据考证,宛梆的源头是陕西的东路秦腔。秦腔传入南阳后,与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逐步融合,加入了当地人民的语言风格,逐渐形成为一个独特的地方剧种。东路秦腔如何流传到  相似文献   
98.
河南地处中原,以“儒学”为核心的农耕化孕育了丰富的中原化,造就了淳朴善良、崇礼习尚的朴实民风。中原化的理性内省精神,人士大夫传统的忧患意识、参政意识,“儒家”化的“忠、孝、廉、节、义”的道德观念,造就了河南人民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确定了河南地方戏曲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99.
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戏曲剧种,因为在北京形成而成为京剧。京剧的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分布到全国。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清代戏曲中的地位,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篇文章我们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了京剧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发展又经历了哪几个时期;京剧在清代戏曲的历史地位又是如何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0.
泗州戏是安徽主要的剧种之一,它的产生、发展乃至传承都与皖北民俗文化息息相关。泗州戏在流传过程中吸收了皖北地方特色方言俗语,具有朴质生动、贴近民生的特点,极富乡土气息。泗州戏对皖北地区的物质生活民俗现象、社会生活民俗现象、精神生活民俗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所以可视为研究皖北民俗风土人情的形象资料。皖北地区是泗州戏赖以生存的土壤,它赋予泗州戏独特的民俗风格,只有立足于本土民俗文化,泗州戏才能结出灿烂的硕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