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12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51.
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同样一篇名家之作,作为课外阅读资料时,孩子读起来显得饶有滋味,但一编入课本,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大降低了呢?甚至老师一讲就更是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下多大的工夫也不见能得高分,少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多大亏:多学少学、学好学坏、学与不学都一样。的确,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在大多数学校以升学率来论英雄的今天,语文已经沦落到“鸡肋”的地步。  相似文献   
852.
琴台 《课外阅读》2012,(7):22-23
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是原始股。老天给了你相貌、出身和资质,这些,统统都是基础。一只原始股能有怎样的造化,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还需要其他东西,诸如学识、智慧、人脉。网上有个词叫"人脉变现",听起来有点功利主义,仔细想想却是肺腑之言。所谓人脉变现,说的是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必须操练一种本领——能够将人脉变  相似文献   
853.
最近一个时期,各种网络身份标签层出不穷,或自嘲或嘲谑,颇觉可喜.而细究之,又隐藏复杂意味.如"屌丝"一词,乃是感觉永远没有上升机会的青年人自嘲自况的产物,而"高富帅"则在戏谑中隐含了这个日趋贫富分化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854.
边沁功利思想中的幸福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南 《大观周刊》2012,(11):60-60
本人着重阐述了边沁的功利思想中的幸福观思想,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理论归依,力图对功利主义这一有重要影响的理论体系中的幸福观思想有新的认识和解读。  相似文献   
855.
胡海 《美育学刊》2021,(5):44-52
梁启超接续以政教为中心的文艺传统,立足政治革新和思想启蒙目标阐述小说的特殊功效,揭示了小说的审美本质与艺术特征,开启了文艺功用与本质同一的审美功利主义观念,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在教育极度落后的情势下,小说及其他通俗文艺形式对于儿童启蒙和大众启蒙都具有特殊效用;小说可以在政治革新和移风易俗方面发挥“不可思议之力”;启蒙事业和文艺创作都需要灵感、热情、意志和动力,美和艺术具有并且能够激发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小说借助想象与虚构广阔反映生活、深刻表现心灵,具有熏陶、浸染美好心性、激发思想和热情、提升精神境界的功效。文艺功效与审美本质、形式技巧密切相关,审美与功利统一于现代美育话语。  相似文献   
856.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参加社会活动、入党和担任学生班干部、社会交往、择业等方面表现出日益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当前在探析大学生功利主义问题根源基础上,要做好三个工作:积极引导,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德为先,提高师生道德素养,完善德育工作;切实进行求真务实,全面发展的成才现教育.  相似文献   
857.
尹明远 《天津教育》2005,(10):19-20
我国的教育走过了艰苦而漫长的路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栋梁之材,有经验也有教训。计划经济的“专业教育”,知识结构单一,规格模式划一。“应试教育”强调个人获得知识,功利主义,文凭至上。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真正培养现代化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58.
人对利益的追求分为两种:所谓外在利益,就是对实现成功目标的手段追求;所谓内在利益,则是不在乎一时得失,不计较成败与否,只是按照内心的召唤去做,去生活。这样的人生,按照世俗的眼光或许连成功人士都算不上,却是幸福的、有意义的和有德性的人生。  相似文献   
859.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经作过《种树郭橐驮传》一文,借种树为喻,表达了他的育人思想.郭橐驮精于种树,他所种的树木,枝叶茂盛,果实连年丰收.别人问他种树的诀窍是什么?他总结了八个字:"顺木之天,以至其性."让树木宽宽松松地生长,才能保证树木枝繁叶茂.同样,他的种树诀窍也给我们教育以很大的启示: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60.
“思无邪”是孔子诗学的核心,中国诗学一开始就因为儒家政治功利之心的强行介入而染上了道德教化的理性之光,成为政治诗学和哲性诗学的模式,表现出学处于萌芽状态时期学批评的幼稚性。孔子的美学观念和体意识是模糊和游移的,而且他竭力回避“诗言志”的说法,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诗言志”的本体性,把《诗》混同于其它献,以献意识评判《诗》,根本就没有纯然的诗学阐释意识,其批评的样态也必然是泛化的意义,诗学没有获得学的独立地位,这种以其“仁”道观为哲学依据的诗美标准。规范了其诗歌批评的极端的道德功利主义性质。而走离了审美本体的意义,这种诗美观对中国的学批评产生了强劲的负面影响,几乎成为一切艺批评的根本准则,并内化为中国人稳定的美感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