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12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71.
针对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依然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取向和技艺学习取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旗帜鲜明地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指南》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定位彰显艺术的美感教育,强调艺术的自由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872.
功利往往是一个贬义词,它和自私、贪婪、欲望等词一并出现。然而高等教育中,功利主义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新世纪、新阶段,当高等教育面临市场化、大众化等挑战时,功利主义成为了大学生存的必备要素,也是大学向前推进的一驾马车。  相似文献   
873.
创新人才培养是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事关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当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面临制度、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困境,要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必须回归到教育本身。目前,我国的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严重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重树教育价值观,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74.
孟子从未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他主张的不是“性善论”,而是“趋善论”.这是一种可以为善的能力和可能性,而非必然的存在.由于人是一种生成性和复杂性的存在,故而教育是一种具有无限可能性与开放性的创造性活动.人生应该追求孟子所谓的“天爵”,而不仅仅是“人爵”,人生的价值应该超越功利性,教育应该反思工具理性和功利价值造就的教育异化与对人的扭曲.人格独立是人格平等的前提与基础,只有独立的人格才会在社会关系的互动中自觉实现和维护人格的平等.塑造人的独立人格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和宗旨,将道德认知付诸践行才是德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875.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后一部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小说.哈代在小说中塑造的小时光老人长期得不到重视,即便提到评论界也认为哈代塑造的这个人物是不可信的,尤其是他最后杀死弟妹和自杀的行为.从功利主义角度采用例证的方法来解读小时光老人最后的抉择,可以分析出他采取这一行为的原因,由此可以揭示出其行为背后所暴露出来的儿童抚养问题和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6.
R.M.黑尔认为,通过对道德概念的语言学研究和逻辑分析,他的普遍规定主义元伦理学能够为功利主义道德规范的合法性论证提供形式化的逻辑基础。但是,由于他无法弥补普遍规定主义与功利主义思维方式之间的两道鸿沟,且偏好的积聚性计算这一方式本身又缺乏逻辑根基,因此他提出的偏好功利主义只能说是一种实质性的道德规划。至于能否通过道德语言的逻辑来化解道德分歧,黑尔的论证无法提供肯定的回答,但至少他指明了一种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相结合的伦理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77.
我所受的教育力图将我塑造成另一个人,而不是我自己。——卡夫卡近日,中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2011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几十年的教育在培养人时没有注意培养人的自主创造性,没有注意培养人的道德。张维迎还说,如果所有的学校取消了,中国人的知识会大大降低,但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会大大提升。"因为我们从小学开始,每一步走过来,都培养大家在说  相似文献   
878.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在这种新的教学观中,"互动"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然而,由于教师不能准确把握互动行为和实施有效互动策略,致使变革中的互动课堂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与理想的效果仍然有相当的距离.许多看似热闹的互动却产生着低效和无效的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了功利主义的"假互动"现象,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一、透视:当前课堂互动之审视1.师生互动的形式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看似热闹,实质是外在的、形式上的互动,并没有引发师生、生生思想和心灵的深层互动.  相似文献   
879.
作为一种神圣性的行为的信仰承诺,教师以对正义、真知的探寻,对精神自由的守护以及对自我和他人成长的理性关注为无条件志向。其存在方式是一种言说/表达。在言说/表达中,希望、可能与未来才会来临、彰显,并获得确保。现代社会解构了这个教师信仰,以自我保全精神使其服从于现实生产——效益之任务,隶属于官僚体系之教育制度。工具主义式的教师训练遂成为第一要务。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表达了这个工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要求,并成为教师教育的迷信。教师成了一个"实干家"/"执行者",其存在方式为"做/实践"。在"做/实践"中,现实任务得以完成,效益得以确保。这一教师转型的现代性后果是,无信仰、无思、无抵制,自我遗忘与制造由此而产生的"恶行"。  相似文献   
880.
学界许多关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或中国美学等的探讨,都是建立在中西对立这样一个理论预设上的。所谓中西对立,意味着三个东西:1.中西比较是比较研究的主流,甚或全部;2.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性质必然相反;3.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出路就在于中西融合创新。中西对立这样的思维框架只是近代历史的特定产物,并不能作为不可质询的理论前提。现在,正是我们要对这一思维模式进行反思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