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3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倪恩泉 《中国记者》2012,(8):100-101
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提出"三化同步"的新理念,核心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发展、同样发展、同时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务之急就是重新寻找、发现、建构农村改革的动力源。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农报道也面临着重新寻找、发现、建构报道动力源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2.
李彬 《教师》2010,(13):36-36
多年来,笔者一直负责全镇的教师培训工作,那些传统的讲听式、案例式、自学式、讨论式和参观式的培训模式已让各位教师厌倦至极,使教师沦为“听”和“写”的机器,思想近乎麻木,个性日渐泯灭。如何让教师培训走出这一僵化沉闷的怪圈?近几年,笔者对教师培训实施了岗位研究性学习做法,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83.
高校应努力成为知识经济的动力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者在认真总结华中理工大学建校45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学校提出的“面向21世纪实现学校第三次大发展”的指导思想,即实现五个转变:向综合性大学转变,向学、研、产协调发展转变,向多层次、多类型办学转变,向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转变,向国际化转变。作者强调大学应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和知识经济的动力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84.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生态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动力源,分析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85.
驱动装置是为施肥机的施撒装置提供动力,驱动其工作进行肥料的施撒。本文对常用的动力源进行了比较,并对施撒装置的驱动方案进行设计,采用了曲柄摇杆机构的驱动装置。对摇杆的摆角与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确定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86.
袁文 《内江科技》2014,35(10):133-134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职业满意度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中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心理压力,为数不少的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对职业表现出一定的不满意程度,这种状态如果不及时缓解,必然会对社会、学校、教师带来危害。本文对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想提升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需从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增加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机会;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加强培训力度,激励教师自身的发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提升自我心理健康状况;确定可操作性强的多元评价方法;应用"赏识教育",和学生建立亲和信任关系等方面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87.
我所带的高一新班学生存在着凝聚力弱,荣誉感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纪律松懈等问题。为了实现“争先创优”的班级目标,我运用“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的“动车组”理念,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推进班级建设,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8.
2月9日星期一限售股份上市:新希望、ST吉炭、北京城建、中国铅笔、耀皮玻璃、第一医药、海欣股份、动力源。2月10日星期二限售股份上市:同方股份、升华拜克。  相似文献   
89.
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就是民族认同心理的成功营造。民族认同心理是美国教育改革的动力源。美国教育改革的民族认同心理就是美利坚民族内心深处对教育改革的真正认识、热爱深情与高度自觉性,是对国家、教育与民族互动关系的深刻把握与积极行为。由此,营造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全民共识的教育改革的民族认同心理,以整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民族凝聚力与不竭动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0.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思想继承和超越了以往的人本主义,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要求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与和谐社会理论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