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92篇
教育   5948篇
科学研究   2380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233篇
综合类   444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1078篇
  2024年   275篇
  2023年   1066篇
  2022年   522篇
  2021年   653篇
  2020年   647篇
  2019年   664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515篇
  2016年   598篇
  2015年   716篇
  2014年   942篇
  2013年   646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开放式创新平台可以为资源的协同配置提供平台,倒逼高校提升对知识的能力,从而建立流畅的创新资源流动和转移渠道。科教城可以凭借自身的优质积极推进开放式创新平台的建设,并营造有利于开放式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从而提高开放式创新资源协同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72.
自动化专业具有知识体系更新快、需要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如何培养出符合现代电气工程专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同时,作为当前热门的学科之一,自动化专业同样存在着质量与规模、质量与资源的矛盾,如何充分融合地方高校有限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自动化专业学生进行协同培养,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
四十余年来,我国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本研究通过对我国36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进行分析发现,"强基计划"注重以公平公正为选拔原则、以综合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多元参与为基本保障、以拔尖创新为选拔导向.与此同时,各试点高校形成了个性化、融合式、贯通式、国际化与动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了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应在传统高考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选拔更多综合素质优秀和具有创新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培养.各试点高校应在"强基计划"的透射下不断优化招生和培养机制,探索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招生与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74.
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应引入协同创新理念,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来解决:校企协同制定实践教学质量目标,协同开展“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协同开展工学结合实践课程开发,协同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协同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协同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5.
高校科技资源作为高校开展科技活动的重要要素,同时也是高校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加快内部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化,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对充分发挥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主体作用,突破制约高校创新发展的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推动高校科技资源整合优化与开放共享的主要因素有心理因素、利益因素、评价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为实现高校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应注重制度建设,完善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激励机制,加强高校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发挥协同创新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6.
"协同教育"是协同学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而形成的新的教育理论。"双‘三维一体’"协同教育是在整合"三维一体"协同教育优点,总结"三维一体"协同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而形成的新的理论。"双‘三维一体’"协同教育强调纵向"三维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各系统教育力量的互相结合、协调统一,同时强调横向"三维一体"——哲学、科学、实践的结合、协调、同步,同时还强调纵向与横向"三维一体"的彼此融合、协调、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7.
随着高校日益成为协同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设计一套科学、动态、可持续的评估方法来对高校协同创新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估成为创新实践活动越来越急切的需要。结合这一现实需求,将能力成熟度模型应用于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评估工作中,提出了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成熟度概念,构建了其能力成熟度评估框架,提炼和筛选了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关键领域,建立了以关键子域/关键过程域目标实现程度为基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设计了相应的评估程序,并结合西安某高校协同创新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评价,不仅可以衡量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实际水平,而且从中可以发现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持续、动态地提升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8.
在国家大力倡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大背景下,加强高校校办企业与校内学科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回溯校办企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与高校学科从"蜜月期"到"若即若离"状态的转变,其协同发展陷入了困境。在校企分治、规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共生体系、完善组织保障、创新运行机制、提升转化能力等措施,可探索出一条校办企业与高校学科新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79.
协同创新正逐渐成为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要求,"高校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在给我国高等院校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的同时,也明确地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对高校内部科研机构、基地、平台的有组织的创新能力提升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同创新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创新要素和单元,围绕"如何推进实体科研平台融入虚拟且松散耦合的协同创新体"和"如何以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实体科研平台自身创新能力并保持良性循环"问题,对高校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参与、支撑协同创新系统的开放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了案例分析,为高校构建基于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的协同创新体系提供决策方向。  相似文献   
80.
《科技风》2014,(6):2-2
作为西部科技资源相对集中的甘肃,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将有一系列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