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8634篇
科学研究   474篇
各国文化   97篇
体育   172篇
综合类   445篇
文化理论   42篇
信息传播   50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684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884篇
  2010年   797篇
  2009年   746篇
  2008年   888篇
  2007年   667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419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旅行的意义     
《中学生百科》2014,(8):39-41
语文老师阅读原始状态的直观呈现,导读、眉批、即兴点评、鉴赏感悟应有尽有,你也能从他们的视野中汲取养分,或是对调师生角色,让他们阅读你感兴趣的文章。"好想去旅行!"朋友们经常对我这个"旅痴"这样说,他们知道,旅行对我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他们来说,旅行的意义也像是浩瀚大海中浮游者微茫的希望之光。"搞定这个项目,熬过这一段,挣到钱,就可以去旅行了!"所以说,旅行是那个在他们筋疲力尽、乏味失落的不如意之时激励他们打起精神来生活下去的执着之念,也未尝不可吧?可是,旅行的意义究竟何在?远游万里后,终归故乡,神秘事件便告开始。  相似文献   
62.
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艺术中最有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本文拟从写实和意象两方面分析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革新。  相似文献   
63.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展示出荒原中的壮美生命意识,还原出攀登者的高原情怀,呈现出意象和语句的巧妙融合,体现了诗人独到匠心。该诗释放的攀登者情怀与顽强向上精神对立德树人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4.
65.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不仅展现了美国南方人们的精神隔绝和信仰缺失,而且揭露了南方充满矛盾的社会现实。在象征主义的视角下,从小说的主题、结构、情节、意象四个方面剖析人们的信仰缺失。  相似文献   
66.
道具在舞蹈形象意象的延展与深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定的舞蹈形象意象可以道具的装饰性、真实性和象征性等途径来加以延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67.
包蕊 《兰台世界》2013,(21):160
武舞是华夏文明遗产中一颗瑰丽的宝珠,研究武舞的历史和美学意象将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科共融起到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一课后,在谈到诗句解释时有句感言:"诗是不可解的,但诗又是不得不解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方面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情保护"诗"的存在,使她免于被拆解、被蒸发,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解、析、赏等策略将含蓄、隐蔽、凝练的诗句化解成可见、可感的形态和意象,根植于学生的精神和意义领  相似文献   
69.
翻开厚厚的中国文学史,唐诗宋词可谓双峰并峙,以其独有的光彩熠熠生辉。它们是古老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精华,那雄浑有力、婉约清秀的字里行间,让你追寻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渊源;让你感受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脉搏;让你啼听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脚步……作为一种优秀民族遗产的传承,诗词的赏析已堂而皇之地步入了高考的殿堂,严格地说,仅为应试,诗词之美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诗词的赏读期待本真的回归。  相似文献   
70.
《太原大学学报》2016,(5):45-48
苏轼词中各类意象丰富,"小舟"意象贯穿苏轼整个词作生涯,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苏轼写词之初至被贬黄州之前,小舟在苏词中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或是词中无足轻重的一种景物;黄州时期,"小舟"意象呈现出归隐的内涵,也代表了苏轼想要追求自由、安定生活的态度;离开黄州之后,苏轼经历了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几经起落,"小舟"意象的内涵转而变成一种绝无屈服的精神,更是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