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2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反讽艺术受到了西方文学评论界的高度评价。简·奥斯丁生活在一个舒适的安逸的环境中,接触到的是农村中产阶级、牧师等人物,她以女性的敏锐和细腻感觉描绘周围小小的世界,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庄园风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她的文学背景,分析了她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创作风格和艺术,同时指出了她对英国小说发展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2.
徐志摩的诗歌在中国现代白话新诗领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之所以受人瞩目,语言华美有度、诗情空灵、想象奇特、气质柔美自不必说,其娴熟的艺术技巧的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善用反讽、比喻、象征等手法,从而使其诗歌达到情景交融、情趣横生、意境深邃的审美境界,大大提高了诗歌的美感和表现力,强化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3.
姜欣  薄淑艳 《科教文汇》2011,(22):93-93,113
讽刺文学是英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凭借对叙述技巧的精妙运用,将反讽技巧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重要手段。本文着重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反讽在各个层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34.
沈阳 《文教资料》2014,(36):33-35
《何典》是一部奇特的近代白话小说,其藐视一切的魄力,无规无矩的写作方式,以及彻底的口语化、俗语化,既是对传统文学的叛逆,又是对俗文学的真实回归。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何典》在颠覆经典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经典。  相似文献   
35.
本文论述了郁达夫《沉沦》叙事话语的特殊艺术处理方式,采用了“展示”的叙事方式及人物主体意识流露的独特性。对话将人物的参与性打了折扣,出现了人物作为对话者的缺失和对话中的人物主体感受性淡化的情形。人物主体意识流露采用人称转化创造虚幻情景,促使读者走进人物内心,以反讽增强人物悲剧性的方式,充分显示主人公二元对立的矛盾心境。  相似文献   
36.
王甜 《海外英语》2014,(12):182-183
情境反讽旨在追求一种立意于主题、情节和叙事所共同营造和孕育出来的一种内在的冲突和矛盾所形成的张力。情景反讽被巧妙地融入了奥斯丁小说的结构中,在细微之处体现出了作品的价值观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观念和公认的行为准则的悖逆性和冲突性,达到了反讽的艺术创作效果。  相似文献   
37.
薛韬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375-375
电影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它直观、便捷、通俗、易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其中有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源自著名文学作品,这就涉及到电影改编。这篇文章就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这部作品的改编做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38.
本文重点讨论反讽在中学语文教材文学类文本中的运用。首先,理清新批评派对反讽理论的改造,结合专家的观点,对反讽做概念上的界定;接着,从字面义和实际义的反讽、意图面和表达面的反讽、内涵义和外延义的反讽以及情景反讽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所举实例均源自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39.
《鹿鼎记》不同于作者以往的武侠小说,呈现和建构了一个"非武侠"的世界。作者使用宏大叙事与大话文学的内在张力,体现对政治/权威的反讽,并通过"非武非侠"对经典"武侠"叙事的消解,体现对正统文化的解构,呈现出狂欢化叙事与文本的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40.
为了验证反讽交际认知与理解理论假设的心理现实性,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试图寻找实验数据佐证其语用认知心理过程,揭示其语用认知规律和语用认知特征,实验检测的内容包括反讽理解的能力、反讽理解的心理过程以及哪些因素影响反讽理解。结果显示,具备辨别非字面话语的一般认知能力是对反讽做出正确理解的必要基础,至于影响反讽理解的因素以及反讽理解的心理过程,目前没有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