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4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一直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家,对于其作品,人们也一直是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解读。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兴起,人们又发现了他作品中存在的后现代因素。《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其中也体现出了一些后现代的特征。主要从主题、人物、情节、叙述者情感及语言的不确定5个方面来解读了《变形记》艺术创作上的不确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82.
本文通过对《阿Q正传》中的阿Q与《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的描写对比分析,阐述了对二位人物的描写特点与异同及对人物本质刻划的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83.
那是教过卡夫卡的《变形记》后,年级统一布置写篇大作文,要求以“假如我是……”自由命题,其意图很明显,就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作文交上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看了我提供的几篇学生范文之后,点点头感叹道:“我的学生怎么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呢?”这一番话除了他对我们这些小字辈的扶持、夸奖之外,同时也充分肯定了这次学生的当堂作文表现出奇地好,写作潜能得到超常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4.
文学作品常常借助艺术形象反映社会,揭示生活的本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之称的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以其独特的手法,幽默的笔调塑造了畸形社会中畸形人的形象阿Q,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统治阶级摧残人性的罪恶本质。而被称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中颇为重要的作品,  相似文献   
85.
关于卡夫卡《变形记》主题的解读,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笔者在仔细研读该文后发现,它叙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小人物格里高尔为了追求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艰辛、孤独、执著和绝望。可以说,此文是一首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孤独的奋斗者而唱的哀歌,为何能这样理解呢?下面。笔者就通过对文中意象的解读来试析之。  相似文献   
86.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  相似文献   
87.
1912年,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在小说《变形记》中呈现了一个这样荒诞的故事: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长年奔波,靠微薄的薪金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那时候,他是家中受到感激的长子:父母夸赞他,妹妹爱戴他。某一天,一觉醒来的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丧失了劳动能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贡献了。这时候,母亲逃避他,妹妹想摆脱他,父亲用苹果把他往死里砸。  相似文献   
88.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经历了“迫害文本”的四个范式,从变成甲虫开始的家庭混乱,特殊于人类的外形,给他带来了肉体精神的双重迫害,并且带着“混乱者”的身份痛苦离世。作为犹太人特殊的生存体验,使卡夫卡在格里高尔的身上寄予了太多他对民族的哀痛和忧伤。他要人们在为格里高尔的死感到痛惜的同时,也从这只异型的甲虫身上感悟到犹太民族的苦难。  相似文献   
89.
陈玉秋 《现代语文》2007,(10):42-43
人教版《高中语文》入选了几篇外国文学作品——《墙上的斑点》、《百年孤独》、《变形记》、《等待戈多》,这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入  相似文献   
90.
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派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是作卡夫卡用荒诞、变形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学作品,理解上有不少难度,加上课较长,语言平淡冷漠,中有静止的大段心理描写,这些都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学上.一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二要找到切入口,提纲挈领理解课;三要抓住语言,突破重点难点:四要联系实际,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