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889篇
科学研究   221篇
各国文化   58篇
体育   69篇
综合类   463篇
文化理论   77篇
信息传播   2563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605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994篇
  2013年   710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841篇
  2010年   811篇
  2009年   826篇
  2008年   906篇
  2007年   757篇
  2006年   549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无问西东》继《芳华》后成为又一现象级电影,其叙事结构采用非常巧妙的串联故事线的方式对四个时代的清华学子予以呈现,故事讲述上互相独立,又相互承接,紧扣一个关于"真实"的共同主题.本文试图遵循影片叩问"真实"这一母题,通过视听语言、叙事结构、现实主义三个方面来剖析影片是如何从始至终彰显"真实"这一核心要素的.  相似文献   
92.
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通过电子媒介和灾难博物馆等媒介空间得以保存和传播,此时,媒介空间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建构和再现灾难记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关于灾难的记忆通过高度科技化的VR技术得以重构和增强,VR灾难新闻通过场景建构让人类重新感知灾难现场的残酷。笔者从媒介空间的视角出发,探讨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在不同空间中的建构,空间势能以及不同的媒介空间与灾难记忆的建构有着怎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93.
范平凡 《视听》2018,(11):101-102
本文借助让·马克·莫哈提出异国形象在建构时的"乌托邦"与"意识形态"两种形象,对韩国纪录片《超级中国》的叙事框架进行梳理,将其归纳为"发展"与"强权"两个框架,并基于这两个叙事框架,对纪录片的视听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4.
在科技馆展览设计中,主题展开式、学科分类式仍然是目前比较主流和常见的设计方法。要想突破原有这些平面的设计方法,展览设计立体化是一种思路,而借助“二元叙事结构”的手法,就是实现这种立体化的一种利器。本文以合肥市科技馆“WE展区”为例,与大家分享二元叙事结构在科技馆展览设计中的做法,旨在抛砖引玉,为科技馆展览设计做一点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95.
《骆驼祥子》中有着大量的民俗构成,小说对其进行了多种叙事建构,它主要表现为场景、概要和停顿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96.
孙方友的民间叙事立场是对历史记忆的复活,是对破碎历史的拼接与复原,也是对庸常生活的抗拒,作家以平民的视角为苍生立传,为生命留存精神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97.
黄蓓佳是一位同时涉足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并取得骄人成绩的作家。她善于在浓郁的抒情氛围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在创作观念上,黄蓓佳坚持为生活而写,为内心而写,认为文学应该引起关感,应该起到净化与救赎心灵的作用。在文本主题上,其成人小说大多依托婚姻爱情题材,书写知识女性痛苦的精神历程和自我意识,儿童小说则比较关注教育问题。在叙事风格上,或呈现清新淡雅、诗意温婉的情绪化特点,或彰显冷静淡漠、客观现实的理智型文风。  相似文献   
98.
研究以60名大班幼儿为被试,将他们分成实验班和控制班,比较、分析思维导图对大班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实验班幼儿运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叙事性讲述,控制班幼儿借助活动照片进行讲述。研究结果显示,思维导图对幼儿叙事能力产生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故事结构、主题贴切和故事长度等三个方面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
杨哲 《今传媒》2016,(9):112-113
2015年8月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在英国和中国播出后,受到了国内外各路媒体和国内网络受众的关注和讨论,成为颇具话题性的纪录片现象。本文试图从纪录片文本出发,探究这部纪录片对中式教育及中国教师进行影像构建的策略,又构建出怎样的关于中式教育及中国教师的形象,并试图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评价这种影像构建。  相似文献   
100.
叙事作品的审美空间,是作家对现象世界抽象处理的结果,也就是将现实的"事序结构"转换为文学世界的"叙事结构",在理论上,它是"把复杂的立体图形向单向的直线投影"(乐黛云:《事序结构与叙事结构——叙述学与小说分析》,见《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9页)。这就意味着,叙事作品在审美时空的层次上,空间只是骨架,时间只是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