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3123篇
科学研究   11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介绍了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给出了利用GM(1,1)预测股价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42.
“新”公式     
对于某些乘法公式,若能适当变形和进行某种运算往往可使一些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解题速度.  相似文献   
43.
问题I 小明家有10袋小麦要到市场出售,爸爸让小明算一下10袋小麦的总重量,现称得10袋小麦的重量分别为97kg,95kg,86kg,96kg,94kg,93kg,87kg,88k,98k,91岖爸爸刚把每袋小麦的重量报完,小明口算立即报出了结果为925kg,你能知道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相似文献   
44.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告诉我们: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毋庸置疑,实际上,这是中学生在初中阶段遇到的一个较大的难点。曾在2001年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说:“我最喜欢外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数学,因为在学正负数  相似文献   
45.
姚继琴 《湖北教育》2002,(19):36-37
一股新鲜的教学改革气息伴随着《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正扑面而来,教师的教学观念亟须更新,要树立新型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使《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下面,就“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中两种不同教学方式的比较,谈谈自己对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学科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46.
小学生天性好玩,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只能思考一些较简单的、形象的、直观的问题。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一些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一听就懂,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我谈一谈对分数乘法中恒等式大小比较的教学。  相似文献   
47.
48.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采用算理与算法、视算与听算、新知与旧题、集中与常练相结合的方法来强化日算训练。帮助学生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较强的口算能力,为其以后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算理与算法相结合 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深化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不仅教给学生正确而合理的算法,而且还要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9+2=11以前,要求学生达到“…  相似文献   
49.
杨位中 《云南教育》2004,(28):40-40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关于乘法口诀的编排,凸显了各个小节口诀的引入都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让学生在尝试和探索,思考、交流的空间里编写、理解、应用、巩固乘法口诀,从而达到灵活理解和运用知识,逐步提高解决问题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0.
杜蕾 《宣武教育》2006,(7):21-22
最近,我听了不少节课,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课上。无论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都能迅速、准确地回答;独立练习后教师展示的都是正确答案,一节课下来,几乎没遇到是么“坎”,课上的似行云流水。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真的学会了,学懂了呢?那些学困生,他们的学习状况,是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样做能否体现出新课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呢?”这些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为此,我在教学《笔算乘法》之前先做了一个小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