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388篇
科学研究   57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50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1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博览平台     
数学禁忌,二十四节气的汉英对照 ,美国人的“生日”观,由椰壳效应想到一年级的英语教学,教师节,常用符号解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93.
王筠在《说文释例》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分别文。它针对汉字增加偏旁这一造字手法提出的,对于这个概念相关的研究不多,我仅从它的定义入手探讨它同同源字、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之间有无关系并举出一些相关的文字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94.
上述一系列实验体现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实验中运用了对照原则,如达尔文的实验中,(1)和(2)为对照组,(2)和(3)为实验组;温特的实验中,(1)为实验组,(2)为对照组,增加了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5.
唐山路矿学堂于1907年始建图书馆,建馆伊始即得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御赐同文版《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该书保存完好,至今藏于西南交通大学。学界尚未注意到1901—1908年间御赐《古今图书集成》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积极影响,该文从文化变迁的视角,通过唐山路矿学堂受赐《古今图书集成》的史事钩沉,管窥这一时期清廷上层精英在推动学堂图书馆建设方面的观念嬗变。  相似文献   
96.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裕龙大酒店、稻香湖景酒店召开。来自中国、中国台湾的学者从通论、唐前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近代散文四个方面交流讨论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7.
朱自清 《教育》2015,(8):74
古人作一篇文章,他是有了浓厚的感情,发自他的肺腑,才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在文字里隐藏着他的灵魂,使旁人读了能够与作者共感共鸣。我们现在读文言,是因为时间远隔,古今语法不同,词汇差别很大,你能否从文字中体会古人的感情呢,这需要训练,需要用心,慢慢地去揣摩古人的心怀,然后才发现其中的奥蕴,这就是一般人觉得文言文了解的程度,比白话文实在是难的地方。文言文,大学生与中学生都不大喜欢读的,大半因为文言文中的词汇不容易了解,譬如文言文中的"吾谁欺"在白话文中是"我欺负哪一个"的意思。  相似文献   
98.
清代学者段玉裁对古今字的运用,不仅有理论上的详细说明,还有丰富的实践例证。他重视古今异字现象,并深入分析了古今字的用字现象。段玉裁对古今字的关系、古今字的产生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其《经韵楼集》和《说文解字注》的一些单篇论文中。  相似文献   
99.
稿约     
《考试研究》2011,(3):96
1.稿件应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一定的应用价值,且未曾在其他正式刊物发表。2.稿件应附有中英文对照的标题和摘要。摘要提供的信息应能客观反映论文主要内容,且具备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过200字。英文摘要以"Abstract:"作为标识。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专家樊星教授治学20余年来,不断致力于古、今文学与文化的对话及融通,多年来笔耕不辍,成就斐然,实绩可嘉。其研究历程总体上经历了90年代初"当代小说与传统文化"研究、世纪之交的"当代文学处境及民族性问题"研究、近五年的"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关系"研究三个主要阶段。其治学精神、学术意识及研究方法等均能给后人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