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6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辛亥以后,所谓的清朝"遗老",延续了宋代以来的士人遗民现象,在民国政坛、学界一度仍极活跃。王国维无疑是其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位著名学者。士人遗民秉承其儒家名教思想的信仰,通过一系列身份标志确认其遗民身份,并以"守国"与"守天下"的传统观念相互砥砺,在立身行事、诗文创作及学术研究中,顽强地昭示其特立独行的品格和文化诉求。深受近代西学影响的王国维,在其走向遗民的思想进程中,遗民心态对他的古史研究与文化观念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实证式的治学方法与回归儒家传统的文化理想之间的紧张,始终浸润于王国维的古史研究之中,这也是导致其悲剧人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作为五帝之一的帝尧研究,历代学者用力颇多。民国以来的史学家们打破了传统的史学观,从疑古、信古、释古层面,对传世帝尧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在"古史即神话"的基础上,神话学者们对尧舜史前时代亦展开了有益的探索,尧舜禅让的传说依然是讨论的焦点。近年来学术界关注较多的是,帝尧传说与古代文明、帝尧传说与现代社会、帝尧传说与民族文化等。其中,帝尧神话传说的民俗研究已初露端倪。如针对山西洪洞三月三"接姑姑"仪式信仰活动,一些学者发表了相关论文,其观点和方法值得重视。这种研究不仅摆脱了帝尧神话研究的困境,而且也将成为帝尧研究新的生长点。因此,帝尧的神话传说研究需要借鉴神话信仰仪式理论,并将地方的民俗行为作为神话叙事的衍伸。具体包括:现代帝尧口承神话传说研究、晋南帝尧神话传说研究、民俗的田野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33.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这部书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他用现代科学的眼光,全面科学地总结和论述了中国历史上前5000年前后至前4000年前后之间的这段历史。这段历史就是人们经常谈论的炎帝、黄帝、颛顼、太皞、少皞、尧、舜时期的历史。这段历史就是人们传颂争议了两千余年,至今仍不知其详,仍不知其真实性的历史。称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即只有民间口耳相传的"历史",无直接的文字记载的历史,无从细究详察,亦无从查实考定。  相似文献   
34.
从治学和用世角度,循郭沫若"研究路径的进展",并置于当时学术发展背景中,当能给他的古史研究以更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5.
正策划人语:在《古史辨自序》中,现代历史学、民俗学巨擘顾颉刚特别谈到了自己对京剧的嗜好。在长篇的剖析中,他坦言了观看京剧对他的历史研究有"旁敲侧击"的作用。顾颉刚说,他对上古史的质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观看京剧过程中的思考,从而提出"古史层累说",开创了"古史辨派"。可以说,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兴趣",很有可能对个人的研究、教学等有影响。观之在前,思之在后。这启示我们:虽然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专业性很强,需要  相似文献   
36.
饶宗颐是唯一健在的禹贡学会会员,早岁为该会创立者顾颉刚所器重,相继在顾先生主编《禹贡半月刊》、《责善半月刊》等刊发文,其所发文章及《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拟目均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奠定了他在史学界非同寻常的学术起点。回顾两位先生之交谊,有利于今人更好地继承他们的古史重建和历史地理研究事业。  相似文献   
37.
38.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清末桐城学派及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顾颉刚等一代学术大师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 ,在漫长的学术探索和实践过程中 ,兼收并蓄 ,建立起了独到而完善的学术思想体系 ,并由此奠定了他在 2 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崇高地位。深入研究徐中舒的学术思想对回顾和总结 2 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及目前古史研究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 ,展望未来古史研究的发展大势 ,颇有启发和参考价值。 2 0世纪中国的古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然目前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批判态度 ,治史方法过于单一 ,研究领域过于狭窄等。2 1世纪的中国古史研究将会呈现出如是发展大势 :微观研究将受到普遍重视 ;重视学科间的联系 ,积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积极拓宽中国古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9.
利簋     
时代:西周材料:青铜类别:青铜器规格: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收藏处:陕西省临潼县博物馆簋是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与现代大碗的用途类似。形状一般为侈口、圆腹、圈足。耳的数量不一,有无耳、双耳、四耳几类。簋在商时无盖,西周、春秋时常带盖,且有方座或三足。战国之后,簋便很难见到了。商周时期,簋同鼎一样是重要的礼器。从出土情况看,簋常以偶数出现,并常与奇数的鼎相配合,这与史书记载的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的礼制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40.
20世纪以后,在现代科学观念的浸润下,传统中国的古史系统受到了极大冲击,同时也激发起新史家以科学方法重建古史的雄心,李济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跨学科的宽广视野和以田野考古为主基的上古史探索路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