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2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谈“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图通过对以“喫”代“食”和以“吃”代“喫”的分析来理解“吃”表示“把食物放入口中经咀嚼咽下”之义的出现原因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中,作为副词的“相”和“见”,用于动词前,有时表示动作行为只涉及一方,而不应兼有指代意义,现代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用语现象。这既符合汉语运用及其词义发展变化的规律,也符合汉语的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3.
离校后的第三年,在一次即兴演讲中,台下有好奇的脸庞希望我说一说神秘的大西北。仿佛某个神奇的开关被突然开启,刻意伪装的严肃在瞬间坍塌,对兰州的情感如瀑布般轰然泻下。我说,兰州是一根横亘在苍茫群山中的瘦骨头,骨头中间流淌着叫黄河的血液。的确,兰州地势狭长.整个城市被土黄色的群山包围,黄河穿城而过,混浊的河水在宽大的河床上沸腾向东,无数  相似文献   
14.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较常见的语法现象,通过对词的活用,在特殊的语境中监时改变它的词性,使之起到不同的语法作用。但由于词类的活用,情况较为复杂,学习研究当中有人过于宽泛地理解和诠释词类活用现象,这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比分析古今汉语名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重点从五个方面分析古汉语名词的特殊的语法特征。1.名词状语2.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名词使动4.名词意动5.名词受数词修饰省略量词等。  相似文献   
16.
本以大量书证证明“博饮”、“饮博”曾是常用词,义为“赌博饮宴”,较早见于《汉书》。自此以后,习见于载籍;然而,辞书失收二词。  相似文献   
17.
何频 《老年教育》2007,(8):46-46
“逆转”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通过添字、减字、改字、断句等方式,使原意向其反面转化。 话说有一天,明朝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前去游鹳鹊楼。年过花甲、身肥体胖的祝枝山刚爬上二层,就气喘吁吁不愿向上爬了。唐伯虎游兴正浓,也想鼓励好友活动一下筋骨,就高声朗诵台柱上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鹳鹊楼》的名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如果把它仅看作语法形式的单纯“活用”是不够的、不妥的。它是与汉民族的文化精神血肉相连的。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有好的传统,当代学者也已经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其不足也是比较明显的,需要加强的工作也不少。  相似文献   
20.
古字通假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一翻开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文,通假字几乎随处可见。因此,中学语文中“通假字”可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我现在要说:中学阶段最好把“通假字”隐退甚至使其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