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2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搜神记》是一部由东晋干宝所著的志怪小说,语言简炼,具有很强的叙述性,它对于研究中古汉语史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就是以该书的语料为研究对象,从汉语语法的角度出发,利用词类活用观点,对  相似文献   
72.
和谐语境与德育的关系 "和谐"一词缘于<管子·兵法>中的解释:"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辑.""畜"在古汉语中作"积储"解,"辑"作"和睦"解.  相似文献   
73.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怀诸侯之德”句,王念孙据《汉书》将“之”改为“以”。本文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详细论述了该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从而认证《史记》不误。  相似文献   
74.
杨树森 《文教资料》2008,(21):31-32
在普通状态下,什么词类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是有分工的,这些基本功能古今相同.但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依据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子里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本文着重分析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和动词的情况.  相似文献   
75.
词义引申是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对于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原因、方式和机制,前修时贤多有论及。古汉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词义引申方式——“动词词义裂变式引申”,其引申过程为构成一个完整动作的几个不可缺少的分解义素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裂变而形成新的引申义位。  相似文献   
76.
关于系词“是”出现时代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曾经展开过讨论,各家看法颇不一致。有的认为“是”作为系词始用于西汉初年;有的则认为起于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叶;还有的认为最早见于秦汉之际。现在出版的一些古代汉语专著,绝大多数都认定系词“是”起于两汉。“是”的系词用法究竟始于何时呢?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是’的系词用法出现时代,或者扩大一点说是上古汉语的系词问题……都还没有确定性的结论,有待于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77.
我校文学院崔达送博士的《中古汉语位移动词研究》新近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236千字,柳士镇教授为之作序,谓为中古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78.
古汉语的教学目的是为阅读古书服务,但是学生学完古汉语仍然不能阅读古书,可以说长期以来古汉语教学始终是一种没有达到教学目的的情况。之所以会这样,其原因就在于古汉语的字词教学在量上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字词选择上没有标准,在讲授方式上即兴随意。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古汉语教学达到真正能够阅读古书的教学目的,就必须使字词教学达到一定的量,在字词选择上有一定的依据,在讲授方式上要改随意为有目的的讲解。  相似文献   
79.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面简称《古汉语》)[1]被学术界广为推崇.该书自1962年出版,到2003年6月第36次印刷,总印数已经超过160万册.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富金壁先生说:"此亦情理中事,它的主编和编写者都是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界的元老、领军人物,一流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80.
本对古代汉语中的“宾+以”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具体涉及:介词“以”与连词“以”的划界;可以充当“以”的提前宾语的是哪些词和短语;“宾+以”结构相关句型;宾语提前强调说拾补;“宾+以”结构广泛使用原因的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