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4篇
科学研究   29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视点     
"孙中山档案文献特展"在台北开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孙中山档案文献特展"于2014年12月24日—2015年1月5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这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首次赴台举办的大型专题展览,共展出馆藏孙中山相关档案文献140余件、图片70幅。本次展览展品以档案文献为依据,包括档案、实物、照片、图表等,分为反清革命、创  相似文献   
82.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由于熟练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和新颖的双性同体观点,伍尔夫被世界公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伍尔夫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cob’s Room)。《到灯塔去》因熟练运用了意识流写作手法和作者清晰的两性主张而受到全世界评论家的关注,并且这股热潮一直持续至今。小说主要讲述了拉姆齐一家和他们的朋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度假岛上的事情,主要人物是拉姆齐夫妇。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线索,小说围绕这次旅行而产生的分歧和最后旅行的成功,传达出了双性同体的必要:只有达到双性同体的状态,人类才能获得成功。以前国内外文献对双性同体均有不少研究,很少有人研究其对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3.
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著的《到灯塔去》的背景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当时整个社会充斥着父权至上的思想,百姓们都推崇这样一种信念:男性优于女性。然而,作为一个女性,虽身处特殊年代,伍尔夫却提出了一个大胆但发人深省的理论:“双性同体论”。男女性间的冲突贯穿全文,伍尔夫尝试通过宣扬两性间的平衡和融合解决两性间存在的问题。伍尔夫的《到灯塔去》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对传统夫妇拉姆齐夫妇的性格描写及对莉莉·布里斯库一个新时代女性代表的刻画.阐述了女性的价值及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以及“双性同体理论”是如何帮助实现男女两性间的平衡,从而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的。  相似文献   
84.
海角灯塔     
包慧怡 《留学生》2014,(10):53-53
抵达金赛尔时,正是爱尔兰最臭名昭著的“魔沼”天,瓢泼大雨夹杂着狂风,可轻易折断任何伞骨,灰白的雾霭将港口停泊的船只一溜儿削去了脑袋,根根桅杆如残枝般伸向天空。四下无人,只有海鸥和苍鹭站在近处的船坞上,徒劳地甩掉羽毛上的雨水。  相似文献   
85.
本文尝试从绘画元素的光影角度对伍尔夫的名作《到灯塔去》进行解读,剖析光影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探讨她如何以一种优美的"图式"来反映生活和经验,求得从内部结构到外部形式达到艺术上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86.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文学先锋作家,其代表作《到灯塔去》是一部独特的意识流小说,其艺术魅力表现在“有意味的形式”、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对照和两条行文线索并置三个方面,也体现出伍尔夫对和谐与平衡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87.
陈文艳 《江苏教育》2014,(10):69-70
如果我们说教育代表着一种希望与未来的话,那么这种"希望与未来"就在于我们对当下的任何自我局限的超越,正如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到灯塔去》中为我们展示出的在混沌世界中自我建立秩序以及超越时间羁绊而到达永恒的努力。我们同样相信,总有一盏灯火会在教育世界中长久地明亮,也总有一座灯塔让我们可以永恒地深情远望。对一个校长而言,我们不仅要引领教师向着那光辉熠熠的灯塔走去,更重要的是,自身要成为一座灯塔,一座能够点亮教育未来的灯塔。  相似文献   
88.
一天傍晚,我和妈妈坐车回家,忽然车子慢了下来,我朝窗外一看,发现原本畅通无阻的道路竟然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车龙”。司机好不容易将车挪过阻塞地段,原来几名电工正在一辆大型吊车的帮助下抢修路灯。吊车高耸的吊臂让我不禁为电工们的安全担心,为什么小设计一种能降下来再施工的路灯塔呢?  相似文献   
89.
夜钓灯塔下     
朱胜喜  李学斌 《钓鱼》2011,(15):54-55
虽然这是过去了的事,当年的老兵已不知去向,可是每次回想起那次灯塔下的钓鱼趣事,我由衷地感到兴奋和羡慕。我想,他能长年坚守岗位,消除孤独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钓鱼了吧!  相似文献   
90.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的象征底蕴异常丰富,“窗”与“灯塔”既是小说第一章和第三章的标题,也是其主题意象。“窗”反映了拉姆齐夫人为代表的女性原则同拉姆齐先生为代表的男性原则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灯塔”则象征了两种原则的浪漫和解,即作者理想的双性头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