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2008年11月17日,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骨灰归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因,让中国人重新把目光转向了这个饱受争议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22.
职校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2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用心接纳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他们带着希望和梦想在人生之路上幸福前行。用心悦纳,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有一部分职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因"破罐破摔"多年,多少有自卑之心,更有排他之意。在他们看来,老师、同学大多视他们为"异己",自己又何必自找没趣呢?对此,我想何不逆向而行,我主动去"贴"他们呢?于是,课余时间我会找三两个学生"座谈"或跟学生单独聊天,以最放松  相似文献   
23.
燕京大学是由汇文大学和华北协和大学等合并而来的。汇文大学的前身是1870年由基督教美以美会在北京创办的汇文学校:协和大学的前身是1869年由基督教公理会、长老会、伦敦会创办的潞河书院。  相似文献   
24.
司徒雷登是中美教育关系史上的重要角色。具有复杂文化背景的司徒雷登认同中国文化,把宗教观融入中国教育。在司徒雷登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燕京大学作为传播中西文化和教育的载体,实现了向中国化和世俗化的转换,成为中美教育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5.
一度被高度政治化的司徒雷登,如今正以日渐多元、清晰的面容重回中国  相似文献   
26.
从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首任校长算起,由美国人在中国办的燕京大学存在了33年。其间,因为美国背景,它在复杂的中国时局中艰难地幸存下来,但最后还是因为美国背景,在复杂的政局中,终归没有逃脱被拆分的命运  相似文献   
27.
1962年9月19日,一位美籍传教士在华盛顿溘然辞世。一反教规,他生前执意死后火化。在遗嘱中,他还托付亲友将当年周恩来赠予的一只明代彩绘花瓶归还中国。更重要的是,将骨灰埋葬在中国,只因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  相似文献   
28.
解放战争时期,燕京大学学生积极参与抗议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的学生运动.在1946年至1948年期间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抗议于子三惨案、四月风暴、反美扶日运动及抗议"七五"血案等重要学生运动中,燕大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多次发表宣言、游行进行抗议.由于燕大主要为美国教会开办,美籍教授与司徒雷登曾对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29.
封面中国2: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1946—1952)李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徜徉于未名湖畔,有多少学子能想起燕京大学老校长司徒雷登呢?这位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建立丰功伟绩的美国传教士,这位在抗战初期身陷日本人囹圄、抗战胜利后  相似文献   
30.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对一所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司徒雷登在任燕京大学校长的二十七年里.糅合美国文化的民主自由、基督教的博爱与中国儒家的道德观,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师观。他从制度、物质和人文环境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安心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条件,与燕大的教师结成了和谐平等的关系,谱写了一首精彩的燕园曲。这也为当今大学精神与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