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3118篇
科学研究   398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265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81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荣辱榜     
《青年记者》2006,(24):2-3
中国服饰报社副总编贪污百万广告费获刑 法院向主管单位发司法建议函;东森电视台直播“神六”返航荣获亚洲电视大奖;英电视节目迎合观众低级趣味遭批评;美联社陷新闻造假风波 美国主流媒体加入批判行列。  相似文献   
32.
论图书馆的公务法人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是国家依法设立的公益组织,具有特定的行政上的目的,国外法律制度中视其为公务法人,借鉴这一制度,可以明确我国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图书馆与其利用者之间存在着特殊的法律关系,它具有特殊的权力主体身份和地位。根据重要性理论,对涉及利用者重要权利的事项,应当予以法律保留和给予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3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日益深入,电子书(E-book)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作为与传统书籍完全不同的产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34.
邹举 《新闻知识》2004,(4):23-25
轰动全国的沈阳黑社会“刘涌案”可谓一波三折:刘涌先被辽宁省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1年零4个月后,又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死缓。据说,这其中一些法律专家的“意见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二审结果引起社会一片哗然,公众质疑声不断。在此情形下,才有了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案的提审,重新判处刘涌死刑。有人因此欢呼提审结果是舆论的胜利,是公众舆论战胜了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35.
法治新闻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不是为了纯粹的报道而报道,它既传递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同时承载强烈的社会责任。同样,新闻媒体刊载的法治新闻在这方面不应消极无为,而应积极有为。概括起来,法治新闻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6.
武汉中院13名法官的背后。是湖北近年91名落马的法官:他们的背后,是司法制度中的某些缺陷和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由此引出的一个问题:谁来监督法官?  相似文献   
37.
司法介入股市有效监管路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证交所到证监会,再到招兵买马的公安部及其他相关配合的部门,目前在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上,政府的力量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但监管的成绩却并不尽如人意。当这些副局级、正处级的监管官员们监管着一个多数参与主体为有政府背景的证券市场时,这道防线的真正有效性也不得不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38.
李立景 《新闻界》2005,(2):31-32,30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在法律上的意义,有人指出,大约百分之八十五的新闻纠纷诉讼案件是由新闻失实引起的。有关新闻真实性的理解充满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等等诸说的学术纠葛,笔者在此,不想在新闻学科内部就上述诸说在哲学认识论的层面上进一步评说,而是采取新闻学与法学比较的方法,以证据学的视角来考察和比较新闻与司法对真实的建构。  相似文献   
39.
隐私一词,英中对应的词是privacv,乃从private演化而来,意指与他人无关的私人生活范围:我国有学认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向他人公开或被知悉的秘密。从我国的司法实践看,隐私主要包括公民的通信、日记、私人件、电话、财产状况、健康状况、生理缺陷和残疾情况,以及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情况等。隐私权,就是公民享有的不公开这些与社会利益、公共利益无关的私生活信息的权利。但近年来,媒体不当披露他人隐私、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事时有发生,给当事人的心理、生活等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有损媒体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40.
关于电子档案法律效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炜 《湖北档案》2005,(1):28-29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过去用纸墨照像等形成和传递的件以及图书、图纸图像、献资料、商业信息等都可以用电子计算机来完成,由此而产生了电子公、电子图书、电子图形、图像、电子献资料等电子件。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件经收集整理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这种不同于传统纸质的档案,因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在司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就其法律效力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