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8781篇
科学研究   302篇
各国文化   49篇
体育   143篇
综合类   293篇
文化理论   49篇
信息传播   176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1029篇
  2010年   852篇
  2009年   851篇
  2008年   1042篇
  2007年   827篇
  2006年   580篇
  2005年   663篇
  2004年   591篇
  2003年   509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言论作为一种新闻体裁,在报纸版面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报纸的旗帜。由于言论不同于一般的新闻、通讯等文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即针砭时弊,扶正祛邪,激励精神,明辨是非,鼎新革故。因此,言论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的独特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引导作用。有的言论采用正面说理、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读者认清什么是真善美,  相似文献   
102.
许青 《军事记者》2004,(2):58-58
高祥森撰指出。许多批评报道可以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中性操作”并非完全不带主观色彩。它是记在新闻报道中不掺带任何主观褒贬.客观准确反映事实的发生发展真相.记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上,不偏不倚进行采访写作.让读自己去把握、思考和判断。“中性操作”是让事实去说话.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  相似文献   
103.
冯露 《记者摇篮》2004,(1):26-26
新闻舆论监督是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党纪监督等硬控制手段的增效剂, 是群众监督的一种形式。随着新闻改革的蓬勃发展,新闻媒体监督意识空前强化,它有力地保障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打击了歪风邪气,匡扶了社会正气。其中,晚报受众群体庞大,新闻舆论监督覆盖面广、影响力大, 因此具有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104.
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记者对社会的监督,其最常用方法、最有力的监督就是批评报道。有人称,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有善恶忠奸,有财产万千, 更有性命关天。由此可见,记者对于一件事情的报道所能带来的后果有多大。记者报道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批评报道是不是每件事都能进行报道呢,答案显然是不能的。记者在对某些问题进行批评和揭露式报道时,如果批评报道一旦有误的话,其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所以,记者  相似文献   
105.
新闻批评,要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如果新闻批评方式正确、方法得当,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新闻批评中如何讲究方式方法呢?笔者认为,要对新闻批评稿件进行“软性化处理”,使新闻批评恰如其分,既提出了问题所在,又不过火,最后达到批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刘力 《记者摇篮》2004,(9):24-24
舆论监督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社会和机关部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是国家权力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它除了具有疏导民情,抑恶扬善的作用外,还具有其他监督形式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公信力和公众威慑力。现在每天出现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上的批评报道很多,有的一炮打响.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而有的却反响平平.甚至留  相似文献   
107.
108.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09.
唐《诗人主客图》品第诗人,区别流派。主教化,倡关刺;尊清雅,重五律;贵新奇,求回味,从中反映出当时诗坛独特的审美风尚及诗歌创作情况。作为唐末诗歌批评中幸存至今的唯一的一部诗句图著作,其丰富的文献内涵,足以说明了它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0.
本文论述了后现代主义给档案学课程研究带来的四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