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39篇
科学研究   9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王静 《小学生》2013,(12):91-91
耳聋学生学习语言的话题是一个世纪性的话题,在学术界引起过许多争论,但至今仍没有能提出解决聋童群体学语言的系统说法。笔者一直关注着这个难题,一直在探索着!多年的语文教育中,笔者发现,聋童学习语言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是终生的事情,在他们接触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的引领,他们即使是经过了九年的学校教育,其语言水平仍然远远不及同年龄的少年儿童。根本原因在于,正常儿童学习语言,先由"听"开始,在以后接触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能很容易解决许多词语"音、形、义"的问题。而聋童则完全不同,其早年  相似文献   
102.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情感的听觉艺术,是感知的艺术。本文作者通过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论述。阐述了教师对学生听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的一些相关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3.
一支优秀的、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必定要拥有一位优秀的、有丰富经验的指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决定因素很多,除了指挥者自身所具备的识谱能力、范唱能力、敏锐的听觉能力、理解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以外,还应从训练的过程、训练的方法以及指挥的手势等方面用心揣摩。我在校内业余童声合唱的排练过程中,边排练边总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4.
105.
【写作指导】所谓六觉指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觉。可以说,所有的观察都离不开这六觉。六觉观察法是视觉观察法、听觉观察法、嗅觉观察法、味觉观察法、触觉观  相似文献   
106.
冷笑话     
人类已经无法阻止你了 为了证明蜘蛛的听觉在脚上,专家做了一个实验,先是把一只蜘蛛放在实验台上,然后;中它大吼了一声,蜘蛛吓跑了!之后专家又把这只蜘蛛抓了回来,把它的脚全部割掉,再大吼了一声,蜘蛛果然不动了!于是专家发表重要论文声称:事实证明,蜘蛛的听觉在脚上。  相似文献   
107.
采用专业教材、通过12天的训练以及事后追踪访问发现,从视听两个方面对小学儿童进行注意力训练是有效可行的。研究结果对注意力训练在小学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8.
高师声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声乐演唱和教学能力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传授演唱方法和技巧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教师综合能力"的早期培养,使学生在提高演唱水平的同时,尽早接受教师专业素质的训练。其中包括树立审美观和鉴赏力、培养官能听觉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9.
冯梅 《青海教育》2005,(4):54-54
培养盲童从小爱科学、爱大自然是盲校自然常识课的一个重要任务。而盲生由于视力缺陷,给自然课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作为教师,应该重视训练盲生的触觉、听觉等其他感官能力,以最大限度地补偿其视觉缺陷,培养盲生学习自然课兴趣,使其获得知识,感受自然与生活。显然,“以手代目”是盲生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因此,用其他感官直接感受在盲生自然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0.
广播新闻评优自90年代以来增设了连续(系列)报道类别。从中反映了连续(系列)报道正在成为广播新闻报道的主流形态,也体现了广播新闻评优与时代变革同步的传播理念和评优导向,亦说明广播人对连续(系列)报道这一深度报道样式的驾驭正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