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95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144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24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这是晚明时期名教士大夫们对李贽所下的一方定论。然而,李贽被视为"异端"也绝非偶然,它是由其所生处年代的主、客观环境共同促成的。  相似文献   
72.
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帝制,而且在思想上也是一次划时代的启蒙。这集中表现在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理论传播和具体实践。所谓“民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民作主”,再具体地解释则有两层意思:一是国家属于人民;二是国家由人民来管理。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不仅对这两个重要问题首次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而且进一步回答了如何才能使“国家属于人民”,怎样才能实现“由人民来管理国家”。这较多地体现在他们对“民”的新思考,提出要将奴隶式的“臣民”转化成主人式的“国民”;对“国”的新构想,呼吁要将专制集权式的“皇权”转变为民主参政式的“共和”。这  相似文献   
73.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改造整个国民性,塑造优秀的种族来挽救中国,他揭示了鼓民力、重体育对强种保国的必要性,开创了中国体育的新纪元;探讨了严复体育思想及其启蒙价值:开启研究体育之先河,促进学校体育的形成,成为军国民体育的流源。  相似文献   
74.
1906年到1936年,鲁迅一直坚守着以"改良国民性"为目的,以"立人"为核心的启蒙文学观,《祝福》便是体现其文学观的重要作品。然而近期有一些学者指责鲁迅等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如果我们解读作品的叙事策略,可以看到,鲁迅小说清醒、深刻地展现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启发人们的独立思考。这种启蒙文学尽管在效度方面有一定局限,但仍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5.
高等师范(以下简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儿童掀起了学习钢琴的热潮,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课外成为最基层的钢琴启蒙教师,成为儿童钢琴启蒙教学领域的主要承载者,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高师钢琴教学的质量和理念,已直接影响到我国钢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目的已经发生了变化。多年以来,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沿用音乐学院钢琴主科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弹奏能力,以培养演奏型人才的一套模式应用于培养师资型人才的高师钢琴教学中,没有把培养启蒙钢琴师资列为教学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76.
“立人”启蒙是鲁迅文化思想的核心,它在鲁迅留日期间确立,经过五四运动和大革命前后革命斗争的洗礼,纠正了早期的某些局限与偏颇,日臻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77.
《伤逝》与《寒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双璧。鲁迅和巴金在作品中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命运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各自时代的高度。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作品所涉及的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而且揭示问题的方式——组织矛盾冲突的形式也有很大的相似性,从而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这使我们能够通过对其中一部作品的研究来加深对另一部作品的理解。通过这种互为参照的方法,可以从作品中读出启蒙主义的局限,女性解放的悖论,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等。近期,我们组织博士生进行了一次《伤逝》与《寒夜》的专题讨论,讨论后由主持人对主要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归纳,再分头撰写文章。现在把成果发表出来,以表达我们对鲁迅和巴金这两位文坛巨匠的敬意和纪念。  相似文献   
78.
苏教版教材从三年级起新增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教师不能让学生到了三年级才接触这类问题。从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语言的训练和回顾反思等教学方式入手,阐述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前在启蒙教学、数量关系的原始积累、基本数学思考方法的提前渗透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9.
本文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寻找作者张炜对于启蒙精神的认知道路,将其作品放在他自身灵魂光辉的照耀下,准确分析其作品《柏慧》,把握他在作品中展现的启蒙主体多方面的困境。笔者的答案是:张炜具有“朴素”的写作原则,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与呼吁的诉求渗透在其人格中,从而促使其在((柏慧》中展开知识分子的情感与生活描写,尖锐地提出启蒙主体面临的困境问题。张炜始终坚持着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精神,其独特的人生境界与生活态度促成了其笔下启蒙主体的选择方向与困境。  相似文献   
80.
就广义而言,鲁迅的《伤逝》、巴金的《寒夜》主人公均为知识分子,从时间上看后者可谓前者的延续,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知识分子家庭都从最初的甜蜜走向了分崩离析.其悲剧的根源是处于不同层面的知识分子在梦想上的分歧与变化,两部作品的不谋而合实则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彼此梦想的误读,渗透着作者对知识分子无法建立自己的理想家园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