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734篇
科学研究   110篇
各国文化   79篇
体育   120篇
综合类   81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董正一 《成才之路》2011,(30):I0016-I0016
1911年,新文学倡导者刘半农,有一次为了编一本“骂人专集”,便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公丌征求各地骂人方言。语言学家赵元任看到这则启事后,一时兴起跑到刘半农那里,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方言把刘痛骂一顿。稍后,周作人也来用绍兴土话对刘半农大骂,尔后扬长而去。后来,刘半农去教室上课,又被粤、宁等籍学生用土话数落一番。一连几天,刘半农处处挨骂,被弄得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92.
鲁迅的《风筝》一文通常被认为反映了封建残余的宗法思想对儿童“精神的虐杀”以及作者强烈的自我反省意识。但是,《风筝》与鲁迅早在1919年发表的文章《我的兄弟》相比不难发现,这两篇文章是对同一素材的书写——都是关于孩提时代破坏小兄弟放风筝的故事。鲁迅对同一主题在几年之内的反复写作,并非偶然,行文之间的细微差别反映出他隐秘的情感,即文章构架的兄弟之情是对现实生活中周氏兄弟翻天覆地的手足关系或多或少的影射。从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写作内容两个方面剖析,可以从“我”对“小兄弟”的情感变迁窥探到周氏兄弟隐秘的情感变化,从而揭示出鲁迅从“含蓄的爱”到“隐忍的十艮”的曲折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3.
周朴园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在《雷雨》一剧中创造的人物形象。在经历了人们反复欣赏甄别后,周朴园被人们贴上了"凶残、狡诈、自私、伪善"的标签,周朴园这个彻头彻尾的坏人,成了"假恶丑"的形象代言人,成了一个"万人恨"。但是,恨由爱生,这恰恰是人们对周朴园这一艺术形象的喜爱的反映。  相似文献   
94.
曾高举"人的文学"的大旗、"五四"时期走在时代前列的周作人,在20、30年代却渐从新文学主潮的带头人变为他所说的"自由的思想者",主张"文学的自由"与"文艺的宽容"。但他的理论与行为成矛盾状态,于是引发了笔者对他所提出的这两个理论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功利主义文学观与非功利主义文学观能否并存,文学批评是否应该讲究"宽容"。  相似文献   
95.
96.
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干点具体事,在本职范围内做好份内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度着光阴,自己从来没感觉到手中握着什么,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  相似文献   
97.
我看边缘     
周实 《东方文化》2001,(6):125-126
友人来信,谈起边缘。现在流行边缘?看罢有点惊讶。流行的边缘是什么?说不好。流行的边缘是否边缘?也说不好。或许这是我的错觉,友  相似文献   
98.
周秦文化与中国企业精神之间存在一脉相承的深层关系。周文化中以“德”为“天”的普世主义为企业文化提供了“意义”资源;秦文化中以“法”为“制”的理性主义科层管理为企业文化提供了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99.
发生于史前时期宝鸡渭水流域的姜炎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创立的姜炎文化,开华夏文明之先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0.
正庄子在《庄子》一书中写了11个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齐物论》中写的"梦蝶"或叫"蝶梦":"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个寓言是如此驰名,以致"梦蝶真人"、"梦蝶翁"成了庄子的代名词。"梦蝶床"也成了重要的文学意象。庄子的蝶梦在中国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史上影响很大,中国古诗文中关于"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