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183篇
科学研究   117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79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744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86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504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8 毫秒
61.
何唯 《教师》2014,(14):114-115
人类的文明以经验、精神和信仰的形式广向传播,代代传递。教师是专职传播者,重要的中介,吸取并传播经验、精神和信仰。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成了对教师的经典解释。但现实是,我们注重了"授业、解惑",却放弃了"传道"。因为在工作中,强调的是教学、科研、服务。对此我们广大教师务必要深刻认识到:教师更要做一个文化传承者。  相似文献   
62.
正十几年来,抚顺市新华一校始终坚持"开展自主教育,成就孩子最好未来"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自主成长在华一,享受快乐在华一,体验成功在华一"的育人方略,积极构建"语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健康与生活"四类课程互相支撑的"四维"课程体系,取得了新课程改革的显著成绩。一、"四维"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对儿童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以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63.
如何将乡土资源有效融入品德教学呢?试从四个角度作阐述,以求教于专家、同仁!  相似文献   
64.
近几年,我国的教育体系改革在不断地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方式、技术和目标都相继出现,进而形成了新课程教育框架。而对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对教学活动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展开讨论,并提出情景创设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5.
德育,“五育”之首,因此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青少年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笔者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倡导“育人暖心”的德育理念 ,并从五个方面着手树立学生的暖心品质,实践证明“五树·暖心教育”的德育管理策略确实可以有效辅助,达成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6.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道德与社会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如果一味地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只会觉得沉闷乏味。因此,新课改下,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应大胆引进生活内容,以生活化教学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
本文根据草原环境的特点和游牧民地区学生特点和游牧民地区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实例,说明了克服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朱高峰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1期撰文认为,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界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也有不少的文件专门强调其重要性。照理说,它应该有着全面而丰富的内涵,是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的本质属性,然而,现实中  相似文献   
69.
王启峰  孔凡荣 《辅导员》2011,(22):70-70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少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力,教学目标设置过高或者过低,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出现低效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教材与课程目标、学生发展的结合点,而机械地使用教材。因此,要使用好教材,使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更有效,就要重视自身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70.
在现代社会,德育与智育是并行的,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修养处于形成时期,对其进行品德和社会教育,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通过激发、引导和实践,构建灵动式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