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428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形式很多,不同的阅读教学形式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也因人而异,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善于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学会品读,领会文本内涵,把握语段精髓,对语文教学和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无异于插上有力的翅膀。  相似文献   
82.
赵亚楠 《快乐阅读》2011,(21):142-143
长期以来,"读懂课文"成了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学习一篇课文似乎就是为了一个个人、了解一件件事、获得种种体验。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虽对文章有所感悟,却是一种低效、不确定的"感悟"。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感悟文本?笔者认为在细心品读、留有空间、升华情感处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定能成就我们朴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83.
张超天 《快乐阅读》2011,(9):122-123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跳跃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古典诗歌都无一例外地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意境,我们在品读时,都能体会到一种从诗歌语音排列中所无法看得到的审美情感。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  相似文献   
84.
汪佳庆 《考试周刊》2011,(29):51-52
"文如其人",任何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个性特征,诗人所处的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他们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诗言志",诗人都会将自己的理想、情感抒发在诗词中,学生在品读诗词前,可抓住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经历及其作品的主要风格来细细领会。  相似文献   
85.
以“裸读”的方式来阅读文本指的是在阅读前不事先知悉任何背景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书。最为重要的是阅读的目的不在于解答任何题目,而是回归到文字阅读的根本初衷,回归到文本内容的原始状态,以最为本真质朴的状态去品读文本并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86.
语文课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认识—实践—迁移"的程序来设计教学流程。《安塞腰鼓》这一课的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品味铿锵的语言,感受磅礴的气势,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与情感。通过仿写、迁移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等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87.
语言品读与语用训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师可从词语积累、文本梳理、经典赏析等方面进行引导,实现文本学习的品用结合,提升语文教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威尼斯的小艇》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文句,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的好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生动、具体与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绘分不开。  相似文献   
89.
品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语言文字的熏陶,学习语言文字的赏鉴,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文章从品读的角度,指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品读路径,如品读风景之美,感知语言之美,赏析结构之美,探析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90.
“意境”是古诗词诗作者思想、情感的隐晦表达。以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为目标,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从诗眼、意象、描述、常识四个维度出发,就诗词意境的内涵与特征探究品读诗词意境的几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