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8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心中的童话     
三则童话,表现了三个永恒的人生主题、三种不同的人生哲理、三段独特的理性思考。童话世界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愿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童话里读出自己的新发现!如果将童话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就更具备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1967年在美国上演的《罗森格兰玆和吉尔登斯敦之死》(简称《罗》剧)使汤姆·斯托帕德一举成名,也由此获得戏剧评论界最佳戏剧奖和一项托尼奖,此后的文学成就也使得斯托帕德成为二战后英国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之一和荒诞派的主要继承人。斯托帕德在创作中喜  相似文献   
53.
54.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之中,但在"复仇"这一基点上仍具有可比性。二剧对复仇母题处理上的差异:就思想主题而言,《赵氏孤儿》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哈姆雷特》是对文化、人性的批判;就戏剧形态而言,《赵氏孤儿》以"故事"为中心,《哈姆雷特》以"性格"为中心;就人性刻画而言,《赵氏孤儿》是鲜明的个性与单纯的人性的统一,《哈姆雷特》是性格的复杂性与蕴涵的多义性的统一;就对传统文化、现实秩序的价值取向而言,《赵氏孤儿》是持认同和实用的态度,《哈姆雷特》是以否定和颠覆为旨归。  相似文献   
55.
中国有句俗话:“一千条有水的河就能照出一千个不同的月亮”,西方也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两句话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度,其主旨却都是相同的.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将其用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上,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多元解读”.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的多元阅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完善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6.
哈姆雷特的易感、脆弱、孤独的人格构成,以及人文主义者自身的缺陷两方面导致了哈姆雷特高飞心灵的沉沦.脆弱的心灵难以担当复仇重任,人文主义观下膨胀的人的欲望所促成的罪恶又迷惘了主人公寻找人生支点的目光.  相似文献   
57.
历来的研究者多从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学等角度出发,探讨哈姆雷特复仇过程中“延宕”的原因,而从艺术的角度看,“延宕”在造成戏剧总体效果的冲突、情节、结构和性格刻画几个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是全剧一个十分重要的审美因素,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58.
59.
何正国 《文教资料》2007,(24):93-94
充满浪漫喜剧色彩《西游记》里的"乌鸡国"故事与悲剧《哈姆雷特》有很多相似。本文从这两部作品的内容,以及涉及到的贞操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尝试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方面来理解这两部作品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60.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其主要表现在人文主义理想的强烈抒发,理想化人物的生动刻画,美丑对照表现手法的运用和离奇情节的设置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