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752篇
科学研究   116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165篇
综合类   106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19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或内涵丰富、或词句瑰丽灿烂、或意境优美,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令人叹为观止。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发掘古诗内在蕴藏的美,进入优美的意境,品味精练形象的语言,从而打开心扉,激发心灵的共鸣,陶冶道德情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的语言精练、讲求韵律、感情强  相似文献   
62.
“整体的比兴”是意在言外的表达方式。唐诗中大量双关、隐喻实现了言与意的精彩照应,形成了“比兴体”。它有多义性的特点,但多义中又有可解与难解或不可确解之分。诗歌多义性的不可确解,是诗歌在多义性之可解基础上的又一次进步。从多义性的易解到难解,正好反映出诗歌及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写作意图从单纯到复杂、作品意蕴从单一到丰富的进程及阅读理解阐释过程中的语境限制与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6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传世之作,诗句抒发了作者逢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是教学这首诗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可根据诗句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形象画面,进而设身处地,进入情境,感受画面,感悟情感。一、揭示课题,初知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和诗句中心。“忆”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不仅交代了时间,而且交代了作者情感产生的基本原因,只要稍加剖析,就能引导学生从中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4.
闻一多在唐诗研究中深刻体悟到中国古典诗歌之美。他认为,唐诗的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唐诗的发展是整个唐文化发展之一部分。他在唐诗研究中贯穿了“风格即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5.
陈淑娅 《陕西教育》2007,(12):37-37
东汉中后期,安、顺、桓、灵五六十年间频繁爆发的瘟疫与地震形成的自然灾难,还有各种政治问题,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古诗十九首所形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风格即是强烈生命意识的外化.笔者对前人关于古诗十九首中所谓的'及时行乐"思想进行了再思考,认为这是哲学意义上生命的有限性的自觉.  相似文献   
66.
别眼看宋诗     
宋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根植于宋代社会的特定历史土壤。宋诗呈现出了与唐诗迥然不同的诗歌面貌。“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原则赋予诗歌理性化、自然平淡、意在言外的形象,显得尤为冷静和透脱。可以说,唐诗、宋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学体系,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越出这两大诗歌艺术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67.
68.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国内外翻译名家都竞相将唐代诗人的名篇译成英文。李白《静夜思》曾多次被译成英文,译者通过注重形式、得体选词、讲究押韵等方式,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力求形神兼顾,达到“化境”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9.
探讨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和钟嵘《诗品》两者之间的关系。前者启发并影响后者,不仅可能,而且从具体内容而言,后者无疑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0.
赵杰 《滁州学院学报》2001,3(1):17-18,10
文章认为《古诗十九首》虽然是不同作者所作,但它们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如长于抒情、有相同的题材、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情感其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