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许琦 《考试周刊》2010,(42):50-52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佳作精读,韵味悠长,但是不能否认,存众多的古诗教学课例中,有着不同程度的程式化、简单化,流于粗暴狭隘.忽略了“诗言志”的抒情传统,况且诗文需要的是一种精深敏锐的体验,需要读者主观情感的参与,需要的甚至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直觉的知”而非“名理的知”(《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P187—188),仿似妙悟的机趣了。究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阅读理解与“我手写我心”的写意创作如何达成相对默契的互通互证呢?我认为最好足在古诗教学中导入文学史的框架建构,灵活采用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教学。  相似文献   
32.
邹雪晴 《教师》2012,(16):82-82
一、诗词教学的困惑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了《唐诗宋词选读》,学生刚刚拿到这本书,倒也挺高兴,摇头晃脑读得不亦乐乎。但也有学生提出问题:“学诗歌除了读读读,还能做什么呢?”“还可以背背背嘛!”有学生调侃了一句,教室里一片笑声。  相似文献   
33.
清代中叶,甫田出了一位少年才女,一时名声远播,她就是吴荔娘。 吴荔娘,字绛卿,甫田(今福建甫田县)人。她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还在口哑学语的时候,便受到父母的指导,开始识字、读书。小荔娘聪明伶俐,学习非常勤奋刻苦,记忆力也很强,到四、五岁的时候,就能背诵不少唐诗宋词。吟诵时一板一眼,很有韵致,父辈们都称赞她是一个读书的料子。  相似文献   
34.
激趣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立足于课本内容而展开的趣味教学会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唐诗宋词谈谈诗歌教学如何激趣。一、以讲激趣这里的“讲”是指对课文作者的介绍。在介绍作者时,结合他们的生平事迹向学生讲一些与作者有关的故事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且这些介绍力求新和深。这一单元课文的作者,  相似文献   
35.
张凯宣 《考试周刊》2014,(19):38-38
<正>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成名作家,也不知有多少优秀诗章。单就我国来说,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从名清小说到近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层出不穷,尤其是古代四大名著,享誉中外。难道这些优秀作家是天生的吗?写作并不是纯粹的天赋,而需要一滴一滴地积累,贵在持之以恒。然而,目前中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的"拦路虎",就是作文。一提起作文课,写作文,许多学生都头疼,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学生的基础不牢固,基本句子运用欠缺。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36.
正策划人语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生。随着各地经典诵读的开展,老师、家长都注重在课文之外,要孩子多积累、背诵一些东西。但背什么,各家有各家的主张,有背四书五经的,有背唐诗宋词的,还有背三百千千的……小学阶段到底该背些什么,  相似文献   
37.
正策划人语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生。随着各地经典诵读的开展,老师、家长都注重在课文之外,要孩子多积累、背诵一些东西。但背什么,各家有各家的主张,有背四书五经的,有背唐诗宋词的,还有背三百千千的。小学阶段到底该背些什么,背多少量,怎样的形式去背,怎样保持孩子背诵的持续动力,需要怎样的评价反馈……这些问题,似乎还没形成共识。本期话题,让我们继续"说说孩子的背诵"。  相似文献   
38.
正初读《数学也趣味》,抱着走马观花的态度去读时,脑中一片空白,读了一遍、两遍、三遍……以致我读得数不清时,依然毫无所获。这时,我心乱如麻,因为要写读后感。若读不懂如何写呢?扪心自问后,我改变原来的读法,用欣赏的眼光去读它。工夫不负有心人,这次读书脑中已不再是荡然无存了,而是将此  相似文献   
39.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情感体验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要想获得唐诗宋词中的情感体验,离不开诵读,写作和探究。  相似文献   
40.
谢超红 《教师》2014,(16):27-27
正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其中的精髓,语言精练和谐、内容丰富多彩、感情深沉细腻。学习古诗文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好古代诗歌呢?针对这一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阅读古诗歌,应指导学生抓住五个环节,即读懂题目、了解背景、诵读内容、体会意境、领悟情感,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通过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