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59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胡鸿章 《武当》2000,(5):49-50
《道德经》之训诂释译的著述,历代络绎不绝,至今仍在翻新。20世纪50年代曾有一次解评《道德经》的争辩,按王力当时的见解认为,“现在有人说:‘如果他认为老子是唯物主义的,那么他注释的老子就是唯物主义的老子,如果他认为老子是唯心主义的,那么他注释老子就成了唯心主义的老子’”(《龙虫并雕集》)。《道德经》怎能任意解释呢?诚如明&;#183;憨山释德清所说:“搜诸注释,皆以己意为文,若与其角,则其义愈晦……是以注乃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老子道德经解&;#183;序》)愈注离老子的原意愈远了。  相似文献   
62.
<天问>所表现的屈原的历史观是进步的,因为其目的是以古为鉴,开导后人接受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态度是冲破传统历史观的束缚,实事求是,保存历史真实性;思想是表现深沉的历史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3.
以斯大林、毛泽东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的实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伟大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巨的大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究其原因,其理论之不足就在于:脱离本国实际并片地面看待社会主义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64.
新历史小说在历史观上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精神路数具有相当的趋同性。肆意篡改历史真实和事实与虚构、历史与现实之间界限模糊是新历史小说历史观后现代性的重要体现。这样的历史观虽然对以往唯历史真实和历史决定论表现出极大的反叛,但是毕竟只是接纳后现代的浅层性特征,因其偏离中国的以和谐、中庸为美的化背景而遭逢困境,也因此促成新历史小说纷纷转型。  相似文献   
65.
66.
《文献通考》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典章制度通史。从马端临关于“文献”概念的解释以及他编撰此书的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来考察,无不体现了马氏遵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实事求是的进步史观  相似文献   
67.
本文分析了王符关于“先圣以其心”造经典和“学问圣典”的具体内容,认为王符的认识论不是唯物主义的或二元论的,而是唯心主义的;列宁评价黑格尔的方法对于认识王符的认识论的性质,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69.
康德认为在自然的预设下,在自然赋予的人类理性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历一系列的苦难、斗争,最终必将到达人人自由、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的美好境地。康德的历史观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然而,康德在其历史观中将历史从属于道德、否定人的实践存在、将历史发展的动力归于某种神秘力量和人类的理性自觉。又使得他的历史观具有不可忽略的局限性。反思康德历史观,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思考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问题,从而更加科学地预测社会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70.
陈默 《贵州档案》2001,(5):29-30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名学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国大历史》等一系列作在中国大陆陆续出版,给中国的学术界带来不小的震撼。时至今日,大历史观点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6月,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又在大陆面世,书中详细讲述了大历史观点的萌发和形成过程。如果仔细研究黄仁宇的这段经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完整的档案记录造就了大历史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