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合成了2-芳香氧基噻吩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7a-7d的方法,该方法应用膦亚胺与芳基异氰酸酯的氮杂Wittig反应,得到的碳二亚胺再与酚类在K2CO3催化下反应,合成了4种未见文献报道的二氢噻吩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7a-7d.所得产物7a-7d的结构由NMR,MS,IR和元素分析所确证.  相似文献   
32.
报道了一种新的5-氟尿嘧啶衍生物2-噻吩甲酸(5-氟尿嘧啶-1-基)甲酯的合成.用1HNMR、13CNMR、I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同时分析了热性质.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c,晶胞参数为:a=9.6134(14),b=4.8381(7),c=24.534(4),α=90°,β=97.289(3)°,γ=90°;Z=4,F(000)=552,R1=0.0616.  相似文献   
33.
针对硝基苯制备及提纯实验中的两个疑问,在分析相关反应机理的基础上,从实验和理论的视角进行探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常制得的硝基苯粗产品为淡黄色,并非是由NO2溶解引起的,其成因在于所用的原料苯中含微量噻吩杂质以及实验过程中有二硝基苯等有色副产物生成。(2)用NaOH溶液提纯硝基苯时洗涤液颜色加深,与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系列酚类副产物有关,主要是一些硝基酚类、对亚硝基苯酚及对苯醌单肟等有色物质。  相似文献   
34.
利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聚3-甲基噻吩的光电化学性质.其禁带宽度为1.93 eV.同时确定了它的价带、导带位置.研究还发现聚3-甲基噻吩属于直接跃迁半导体,具有很好的光电流稳定性.得到的最高IPCE值近1.0%.  相似文献   
35.
小麦返青期喷洒75%苯磺隆19.5g~22.5g/hm2或15%噻吩磺隆195g~225g/hm2,对麦田大龄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药后30d株防效39.5%~45.7%,鲜重防效73.3%~77.6%,株高防效77.2%~80.5%,对小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6.
首先利用二烯酮与甲胺溶液作用制得哌啶酮,然后利用Gewald反应使哌啶酮、氰乙酸乙酯与硫磺在吗啡啉催化下,合成2-氨基四氢吡啶并噻吩衍生物,最后再与三苯基膦、六氯乙烷在无水三乙胺存在下,合成2-膦亚胺基-6-甲基-3-乙氧羰基-5,7-二苯基-4,5,6,7-四氢吡啶并噻吩,产率80%.其结构由1H NMR,MS,元素分析所确证.  相似文献   
37.
以2-正己基噻吩为起始原料,成功地合成出一系列新型寡聚噻吩修饰的并五苯衍生物(1a~1c),通过1H NMR1,3C NMR,MSI,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化合物1a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7.7299,b=9.2123,c=12.4220,α=69.112°,β=81.845°,γ=85.655°.化合物1a形成独特的十字交叉形状和面对面的晶体堆积结构.  相似文献   
38.
本文对以巯基乙酸和丙烯酸甲酯为主要原料合成3-羟基-2-噻吩甲酸甲酯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具有合成简单,易于操作,产品收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39.
由于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光学性以及可加工性,共轭导电聚合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扼要综述了共轭导电聚合物的导电特性、常见的制备及加工方法。介绍了聚合物在各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分子式为[Co(tdc)(phen)(H2O)]n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H2tdc=2,5-噻吩二羧酸,phen=1,10-邻啡啰啉)1,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体学数据:a=1.0916(2),b=1.5713(3),c=1.1333(3)nm,β=115.943(4)°,V=1.7480(7)nm3,C18H12CoN2O5S,Mr=427.29,Dc=1.624g/,μ(MoKα)=1.135mm-1,F(000)=868,Z=4最终R=0.0458,wR=.0941(2445个可观测点).该配合物是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