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293篇
科学研究   319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76篇
综合类   83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2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良机。中原经济区的提出和建设必将对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作为上层建筑的体育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等生产力条件的制约,也对经济发展有着能动的反作用。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经济的发展也受惠于体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所带来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42.
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作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把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伟大事业带入新的历史阶段,也赋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历史使命。《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工业强省的道路,河南理工大学作为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3.
根据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打造昌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浙赣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临港生态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农业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  相似文献   
4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部分地区是农村,是江西省水稻、棉花、油菜和淡水产品等的主产区。要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坚持用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巩固和加强粮食主产区的地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农村建设目标,除了引进人才之外,还必须要通过农村中学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中学教育本土化的改革来培养农村建设人才。否则,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高效生态农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45.
当前,全省上下万众一心投身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赣鄱大地上进行着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活动实践。我们作为人民教师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宏伟大业中发挥我们教师应有的作用,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  相似文献   
46.
开展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是响应江西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举措.必将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思想观念,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力量,必须抢抓机遇,主动策应这一重大策略,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为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7.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最发达的城市群,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望建设成为我国第四大组团式城市群。本文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认为我国现有三大城市群容纳力有限,发展第四大城市群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而成渝经济区具有良好的城市群基础、经济实力和客观条件,最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第四大城市群,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为成渝组团式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方政府创新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海西地方政府创新的时间脉络和空间脉络的演化进行分析,总结出海西地方政府创新的演化特征为:地方政府创新的分布极不均衡,核心地方政府创新的示范效应较弱,地方政府创新的路径锁定。提出海西地方政府应提高创新主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创新应逐步走向地方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9.
中原经济区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而科技特派员行动作为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方略,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推进中原经济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不足之处,仍需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的支持,从而以更好的实施效果助推中原经济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0.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对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就豫北来看,就要发挥一体化的作用,推进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