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99篇
科学研究   3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正1问题的提出如图1所示,将两本物理教科学书逐页交叉叠放在一起,沿水平方向用力拉。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甚至是教师都很难将它们拉开。这一有趣的实验被很多教师作为摩擦力课题的引入实验,能够起到很好的认知冲突效果,有时也被作为摩擦力课后的拓展内容。在超重与失重的观摩课中,有的教师也将此实验作为课堂引入,在双手和书本竖直向下加速过程中,可以轻易地将书拉开。  相似文献   
52.
宋平 《高中数理化》2014,(10):39-39
在全国物理高考中,实验是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测试题型,是近年高考物理的热点内容。本文借助对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第22题的分析,来看未来高考对力学实验的考查趋势。 例 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0,重物的质量仇.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相似文献   
53.
每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评分标准,一般有列式分和求解分.参加阅卷的教师都在苦苦追寻相关的物理公式,他们很想把相关的分数塞给每一位考生,因为最后的分数是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公式和答案上的.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其关键就是要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状态与过程.学生每列一个物理公式,必须非常明确这个公式是对谁(系统)列方程,是对哪个过程列方程,而方程左右两边对应的是哪两个物理状态.  相似文献   
54.
正平行四边形定则是一切矢量运算的普适定则,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解题,确定平行四边形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中有三个确定,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是唯一确定的.例如求F1和F2的合力,如图1所示,因为A、B、O三点是确定的,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画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F,但我们所遇到的许多题目中,能确定的只有两个点,这样确定第三个点就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55.
正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如果不能深刻把握摩擦力的本质,将影响到对题目的正确理解,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的出现.本文从摩擦力概念的内涵角度以及对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做功的外延角度来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进一步揭示摩擦力的本质属性,以求对摩擦力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一、由概念的内涵解读摩擦力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  相似文献   
56.
正一、隔离分析法与整体分析法隔离分析法是把选定的研究对象从所在物理情境中抽取出来,加以研究分析的一种方法.需要用隔离法分析的问题,往往都有几个研究对象,应对它们逐一隔离分析、列式.并且还要找出这些隔离体之间的联系,从而联立求解.概括其要领就是:先隔离分析,后联立求解.  相似文献   
57.
正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第三章4、5节内容是力的合成与分解,足以看出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不仅能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更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一、理解标量和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等.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力是矢量,所以力的合成与分解应选择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等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58.
刘丽 《成才之路》2014,(1):78-78
正【知识目标】①理解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有无。②会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及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③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方法,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预习案如下:问题导读(阅读教材58页和59页关于"滑动摩擦力"的部分,完成下列问题)①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②方向:总是沿着()面,并且跟物体的()方向相反。③大  相似文献   
59.
正1.摩擦角的概念如图1所示,当物体静止且有摩擦时,支承面对平衡物体的约束力包含法向约束力F_N(即支持力)和切向约束力f(即静摩擦力),这两个力的合力F_R称为支承面的全约束力,它的作用线与接触面的公法线成一偏角ψ。当物体处于平衡的临界状态时,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偏角ψ也达到最大值,如图2所示。全约束力与法线间夹角的最大值ψ_0称为摩擦角,由图可知tanψ_0=(f_(max))/(F_N)=μ_s,即摩擦  相似文献   
60.
正隔离法、整体法以及假设法是在高中力学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时常见的三种方法。正确地将这三种方法应用到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对灵活掌握受力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十分关键的。本文拟结合具体的例题来探究它们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策略。一、受力分析方法在高中解答力学部分题目时,我们首先要对受力分析做到不重、不漏,即既不能多力也不能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