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704篇
科学研究   20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本通过对保险投资一般工具的论述,进而对我国保险投资工具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完善我国保险投资提出了几点粗浅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2.
不可否认,国债资金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起了极大的作用,但在国债资金的申请及使用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国债资金的效用。因此,我们从思想、制度、财务管理三个方面就加强地方国债资金监管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3.
《集宁师专学报》2017,(6):61-65
国债,即国家公债,是国家按债券的一般原则,通过向外界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所以国债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方式。它对调整社会资金结构、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推动生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适度的发行国债可以弥补财政赤字、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调节供需关系的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但是,由于国债性质的特殊性,利用这种方式集资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度。笔者通过查阅我国历年国债发行相关资料,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国债发行正处于急速增长阶段,国债的发行量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甚至已经超过了15%的警戒线。因此,客观分析了我国目前国债发行规模及其影响因素非常必要。该文将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一系列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研究我国国债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4.
加快教育投资 ,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使我国人力资本得到快速增长 ,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本增长的关系、教育投资的生产性特征以及我国教育投资现状分析比较 ,说明继续加大政府对教育投资力度、引导企业投资教育以及推进教育国际化是加快我国教育投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文章运用1978年以来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发现我国近几十年教育的发展不断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因此建议重视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创业。  相似文献   
106.
个人教育需求强度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教育的私人收益率是影响个人教育需求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教育的私人收益率的高低及其实现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程度。我们主要从教育的私人收益率这个角度来分析劳动力市场对个人教育需求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7.
组合证券的投资结构,可以通过运用有效边界的数学表达式,对证券的平均收益率与标准差的分析后选择合适的证券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08.
从贷款定价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分析西方贷款定价的模式,从而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我国贷款定价的 方法。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由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中国所进行的大规模国债投资即是为了步入现代社会创造高效的基础设施、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并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0.
我国国债规模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历史进行简要的描述的基础上,对国债的规模进行了指标分析并建立了预测模型,同时对未来我国国债发行的规模问题提出了一些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