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7470篇
科学研究   228篇
各国文化   50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381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23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692篇
  2009年   625篇
  2008年   748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经典之作,写于1928年,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康桥康河的无限挂念,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无限神往。吟诵全诗,怎一个"美"字了得!语文教师可以试着从节奏、韵律、结构、意象和意境几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领会志摩和母校风轻云淡的约会,领会志摩和母校青烟微波似的款款深情。  相似文献   
32.
国内有学者提出"一句一个意象"的说法。此种说法有待商榷。形成这种说法的缘由在于重视读者视域中的意象而忽视作者视域中的意象,重视了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的意象观而忽视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意象的浑整性。  相似文献   
33.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诗歌中晦涩、密集的意象运用是其诗歌的一大特点,虽然在这些诗篇里众多意象相互衬托、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甚至相互冲突,然而正是纷繁复杂、晦涩密集、纯粹朴实的主客观意象以三种展现方式形成了诗人独有的审美源泉,使得诗人当之无愧地成为英美诗歌史上继奥登以后的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34.
要打开诗词鉴赏这把铁锁,就要配置几把得心应手的钥匙,本文就想给同学们提供这样的钥匙。第一,抓诗词标题中的关键词。很多诗词,标题中就会出现统摄全诗思想内容或情感的重要词语,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全诗的灵魂,鉴赏起来就不会太费斟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鲁道夫·阿恩海姆和朱光潜两位美学大师的艺术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意象”的内涵及其中西方关于“意象”的流变,从而得出“意象”因为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性而对其内涵的把握和理解既有相通性也有差异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6.
继《河岸》之后,2013年苏童推出其长篇新作《黄雀记》,这篇小说于2015年8月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不惑之年的他重回那个熟悉又陌生的香椿树街,不仅仅回到这条街道,还把街道上的似乎犹在眼前的意象也带了回来。苏童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意象很多,也有评论者称他的写作为"意象化写作",本文主要抓取了《黄雀记》中的三个主要意象进行分析,分别是:绳子、怒婴以及季节轮回,这三个意象看似独立,但实则都指向"黄雀"这个总的意象。小说是借助三个意象的描绘从而实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的旨归。  相似文献   
37.
本文基于双重代码理论中,试图探讨英语新闻阅读过程中如何通过意象构建来提高阅读效率。双重代码理论指出,意象构建能帮助学习者突破语言水平的制约,通过利用语言表现系统和意象表现系统两套系统来提高阅读效率。将双重代码理论运用在英语阅读的教与学意义犹为重要,本文则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学习者常见的阅读材料且易于产生意象的文本即EFL新闻阅读。  相似文献   
38.
李银仙 《广西教育》2014,(42):65-68
以语文课《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为例,从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情境创设、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特色与反思等方面探讨语文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9.
简·里斯在《藻海无边》中描述了一系列的死亡意象,通过对真实的死亡、在场的死亡等一系列死亡场景的描述,展示了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心路历程,表达出对生活毫不妥协的追求精神。  相似文献   
40.
关于“金灯花”在文学上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见江淹的作品《杂三言·构象台》《金灯草赋》。自唐代金灯花开始入诗,到宋代发展至高峰,至明清以金灯花为题的诗作日渐稀少。金灯花因从佛经中来故其和佛教关系甚密,许多诗中以“曼花”指代金灯花来书写佛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