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10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警察盘查权是人民警察维护社会治安的一项重要的职权,本文针对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下行使警察盘查权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要严格限制盘查的对象、理由、时间和继续盘查的地点;要将盘查纳入法律监督范围;要注重加强人权教育,全面提高警察素质;要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公民人权方面寻找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02.
公民基本权利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权利。公民基本权利进入行为领域,都应受到限制,但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应实行更为严格的“限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应遵循下述原则:(1)不损害基本权利本身原则。不能只见限制,不见权利;(2)法律保留原则。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应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进行;(3)明确化原则。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条文的文意,应具体明确;(4)司法审查原则。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具体行为,公民相对人可提起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03.
裴直 《教学与管理》2006,(11):35-37
英国有句法谚:“没有救济就谈不上侵权”(There is no wrong without a remedy)。公立学校的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特殊的专业人员,既拥有宪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具有教师法赋予的特殊的权利,这些权利一旦遭到侵犯,就需要对其救济。目前,我国政府对教师侵权的救济有两个渠道,即诉讼救济渠道和非诉讼救济渠道。这两种渠道相比较而占,诉讼救济的范围比较广泛,却仅限于法院这种单一的司法机构,而且救济的成本很高;而非诉讼救济比较灵活,可救济的机构也比较多,更加便于公立学校教师采用。然而,我国当前的非诉讼性救济渠道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救济方式不足。尤其在我国实施教师聘任制以后,公立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学校与教师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因此,更需要完善的非诉讼性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04.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宪法对人权的保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保障,控制国家权力;二是微观保障,规定基本权利的内容。历史地看,宏观上,人权观念的变化促使了宪法观念从限制国家权力到作为共同体的根本价值的变化。微观上,人权促使了基本权利的增长。这两方面的变化体现了人权保障的新跨越。我国宪法和现代宪法观念有暗合之处,但不能等同。这是对我国人权保障条款的认识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5.
本文论述了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的关系 ,探讨了造成我国公民宪法意识淡漠的主要原因 ,强调宪法司法化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6.
宪法化的人权:公民基本权利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从本质上讲,基本权利是人权在宪法中的表现。近代以来,人权理论逐渐生成,但其道德性使之具有内容模糊、保障乏力的缺陷。对人权缺陷进行补救的成果就是将人权载入宪法,使其具有内容的确定性和效力的最高性。近现代宪政实践充分证明,基本权利就是宪法化的人权。  相似文献   
107.
《中学文科》2007,(1):41-43
【考点预测】1.知识:(1)我国的国家性质。(2)人民和公民的区别。(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2.能力与活动:(1)正确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2)自觉遵纪守法,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3)探究权利和义务,展示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08.
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权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含义、成因以及保障弱势群体人权的正当性,进而认为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应具体建立救济型保障制度和发展型保障制度。从而使整个社会、政府树立其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义务观,充分认识到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并非是施舍或恩赐,而是一种义务,一种基于社会正义的义务,也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进步所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9.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法律问题。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缺失既有法律层面的客观因素,也受人的社会属性的主观影响。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从法律运行全过程对其法律保障的实现机制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0.
财产做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对人类构建正义与维持自由有着重要的意义.财产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但财产权也常常会受到侵犯.德国基本法保障了财产权,但是也为财产设定了社会义务.征收是财产实现社会义务,为公益服务的主要形式.德国在基本法中通过“一揽子条款”的形式对征收进行了规制.反观我国的征收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借鉴德国法的相关规定,可以更好的完善我国的征收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