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2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教育   17996篇
科学研究   1473篇
各国文化   173篇
体育   1349篇
综合类   1138篇
文化理论   204篇
信息传播   3713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463篇
  2015年   674篇
  2014年   1614篇
  2013年   1331篇
  2012年   1830篇
  2011年   2013篇
  2010年   1726篇
  2009年   1834篇
  2008年   2048篇
  2007年   1771篇
  2006年   1488篇
  2005年   1385篇
  2004年   1220篇
  2003年   1069篇
  2002年   992篇
  2001年   784篇
  2000年   606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92.
一、学术图书出版发行的价值评估 学术图书,通常被指认为学术专著,即具有独特新颖的观点、严密精巧的结构、独创的文风的研究著作,其基本质素在于原创性与学术性.本文对学术图书的界定与通常的观点稍有不同,相比之下显得宽泛一些,即不仅指认学术专著,也包含具有较强学术性的一般图书,如高层次的文化读物、比较专深的科普图书、科学家的传记、哲学社会科学类的普及读物等.有些论者称这些图书为"严肃读物",鄙意以为不太妥帖."学术性"与"严肃"并不能等同,尤其不可置换.举例说,纯文学作品,该是"严肃读物"吧(没法说它不"严肃"),但它恐与"学术性"无涉,不能被指认为学术图书.中国历来讲究"名正言顺",给学术图书"正名",以期"正本清源",是于讨论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93.
94.
文艺副刊的今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刊作为大众媒介,既有给人们提供新闻信息的功能,还有传播知识、寓教于乐的功能,1919年新化运动以来,现代报刊不仅为激进的革命、化人所青睐,而其中的艺副刊也拉近了报刊与人民大众的距离。就象当今的广告养活报纸一样,在当年广告资源较少的情况下,报纸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艺副刊来扩大发行量增加收入的。  相似文献   
95.
96.
知识重组随想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从分析知识的若干属性入手,论述了知识重组的实现过程,并提出图书馆工作者应该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98.
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工程技术是社会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现实确证;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包括重视社会科学技术及其现代化。  相似文献   
99.
近日 ,有幸拜读刘文霞教授的新作《广义创造论———创造教育的哲学理念与实践》(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 0 0 2年 5月出版 ,以下简称“新作”) ,颇受启发 ,颇多感想 ,在此略表一二 ,以示共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共识。但在不少人的观念里 ,创造是神秘的 ,不可能是普通人的所作所为。“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教育”等字眼在教育机构尽管不是什么新生事物 ,但长期以来 ,这些话语都难以落到实处 ,创造能力等高层次素质仍被视为少数学生的专长 ,似乎对多数学生而言 ,创造能力是不可能有的。对此 ,“新作”从一种实…  相似文献   
100.
快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价值,在于通过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思维的解疑而使人快乐。当代哲学由于遗忘了这一使命,因而冷落了受众,遭遇到困境。快乐哲学,要求以人类现实生活为对象,面对人的精神矛盾而建构人的生活方向,通过表达方式的革新,开拓哲学与接受者之间的联系通道,从哲学家自身角度而言,确立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的观念,承担理论创造和理论传播的双重角色,自觉地与接受者展开理性对话,是快乐哲学产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