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中国典籍可分为经、史、子、集四类。从表面上看,《史记》属于史部,但历代学者在谈论《史记》的文化品质时,又常常把《史记》归入子部。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与司马迁为《史记》树立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标尺相关,与他借《史记》承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思想相关。从这一意义上讲,深入研究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应该是《史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堪称是雄视千古的杰作。它的出现不但打破了已有的史学秩序,而且为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112.
纵观<史记>论赞文本,诸"太史公曰"作为各篇点睛妙笔实非"千人一面",以其风格的差异可区分为多种样态,并且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创作特点及内蕴联结,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3.
父亲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崇拜者。每当他在家休息时,总会手拿一卷《史记》,躺在藤榻上入神地看着,不时还会唱出声来(用我们家乡特的有一种“咏叹调”)。这种情景深深地感染着我。父亲还常常给我们兄弟姐妹讲《史记》中的故事,他说你们要学好古文,非读太史公的文章不可。  相似文献   
114.
周怡 《新闻界》2007,(1):50-51
一、“旧闻”概念的历史考证“旧闻”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司马迁的父亲嘱托儿子要完成未竟之业,说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又有《汉书·司马迁传》记,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信中称:“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  相似文献   
115.
君可曾想象,当诗仙宽袍弃履,举金樽而邀明月,沐月华而影三人的罗曼蒂克?您可曾感受当易安独桡双溪舴艋轻舟,撷取枯瘦的菊花低吟有谁堪摘的孤寂情怀?你可曾知晓太史公幽愁发愤,  相似文献   
116.
君可曾想象,当诗仙宽袍弃履,举金樽而邀明月,沐月华而影三人的罗曼蒂克?您可曾感受当易安独桡双溪舴艋轻舟,撷取枯瘦的菊花低吟“有准堪摘”的孤寂情怀?你可曾知晓太史公幽愁发愤,究天人之际,闭¨著书之时的满腹凄楚?夜阑人静,捧一卷青书,泡一杯香茗,焚一盘心字香,沉醉于其中,你会发现,李太白、李易安、司马子长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此处风景独好!  相似文献   
117.
太史公史料取舍的原则和方法很大程度上直接传承于孔子,而孔子在史料处理上的做法经过太史公的继承与丰富,又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著史者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史料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渊源和传承线索.  相似文献   
118.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滑,古读作gǔ。流利,润滑。稽,停,留止。滑稽,形容圆转自如。滑稽者,语其言辞流利,正言若反,思维敏捷,后世用为诙谐幽默之意。《太史公自序》曰:"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疑滞,人莫之害,以道  相似文献   
119.
一、何为知音?"知音"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列子·汤问》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尽相同,经历遭遇也不可能复制重来,真正做到志趣相投、心意相通是非常难的。  相似文献   
120.
正6月4日晴从小就被教育着"做人要踏实,做人要低调"的道理,从小就被灌输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论调,可是直到后来,我才慢慢发现,其实"坐在生活的前排"也未必不可,相反还可以发现景色无限,春暖花开。生活包含的方面很多,坐在生活的前排,是睿智者的表现,是前瞻者的风格,更是成功者的秘诀。总是畏畏缩缩,不敢走向前排就座,必将湮没在历史的激流之中,甚至激荡不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坐在生活的前排的人,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将承载人们的千秋景仰。排开浩渺的历史烟云,老态龙钟的他健步走来,所有的奇耻大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