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29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82篇
体育   169篇
综合类   72篇
文化理论   30篇
信息传播   2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钱晶 《华章》2011,(14)
魏耕是明清易代之际的一位诗人,除了从事诗文创作,与友人相互唱和外,他还投身于复明抗清斗争中,并终其一生,以身殉国.本文将从感怀身世飘零、终其一生矢志抗清的思想溯源、"风流散淡事沈醉"的行事作风,三个方面来分析,朝代更替,时代动乱下,魏耕作为一个矢志抗清的文人的心态、心理路程.  相似文献   
42.
一般认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为"科举及第,洞房花烛"的大团圆结局。事实上,常见的此类小说在这一结局之后还有一个"辞官归隐或者虽在任上却无意仕进"的萧寂尾声,这和前面的团圆喜庆结局形成巨大反差。这种结局的设置,与明清易代之际才子佳人小说家们对于科考功名既追慕又弃绝的复杂心态,隐逸文化传统在江浙一带文人身上所发生的新变以及小说创作商业化文人化色彩加强等因素有关。了解这些,对于我们全面把握这一时期中下层文人的心理结构与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3.
对于中国古代文人的研究,传记式的论著占据着重要地位。此类著作以传主的一生行事为中心,涉及其生平、交游、思想、著述等各方面内容。论者多使用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意图理解传主在不同人生阶段中的不同心境,进一步分析其生命历程对其文化活动的影响。若传主本身创作成就突出、种类繁多、数量丰富,且大都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44.
陈新春 《甘肃教育》2011,(24):59-59
高中语文新课改教材必修1首次收录了梁实秋先生的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许多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通过积累与整合,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学会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通过品味文章。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可以说,教师已经基本把握了解读这篇文本的锁钥。  相似文献   
45.
唐代文学创造了中国文学的巅峰,但唐代文人的处境,却普遍悲凉。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大部分身世坎坷,英年早逝。  相似文献   
46.
美点赏析悲天悯人,针砭时弊,是中国文人的使命。但残酷的现实往往和文人的完美理想、人格格格不入,特别是在清代文字狱大兴的时代,思想上的严厉钳制和酷烈镇压,文人的悲剧尤甚。戴名世号南山,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是著名的清初三大文字狱之一的《南山集》案的受害者之一。他  相似文献   
47.
面壁思过     
秋雁横掠,过而无痕,它们尾后的秋景,凋敝的,喧嚷的,都在匆匆飞翔过后忘却。那些难忍别离的,冲破阴云的记忆,也随之呼啸而过,消弭不见。人亦如斯,总是不间断地行走不曾驻留,渐渐朽蚀了自己的重量。何不停下来面壁思过,将心灵寄托在轻巧的舟中,驶向邈远旷达的另一个境界。行走在文人的墓碑间,中国文人的灵魂在这里集会。面对这一块块苍老的墓碑,我感到胸腔里滋长  相似文献   
48.
《古今小说》中的《众名妓春风吊柳七》改编自《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改编后的文本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话语属性以及主题倾向上与原作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改动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市民叙事向文人叙事的回归,并且这种回归对文学创作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9.
在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中,有不少中国文人和僧侣,由于明末战乱、日本德川幕府的支持等原因,纷纷东渡扶桑,形成了一次移民浪潮.与此同时,也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向日本进行文化传播的又一次高潮.在这过程中,中国人在宗教、哲学、医学、建筑、书法、音乐、武术以及造船业等方面都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0.
徐渭自小便卓尔不群,纬武经文,然屡次科举失意,长期困于场屋,后无奈于嘉靖三十七年入胡宗宪幕下成为幕僚,成为他人生重要转折点。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文,大体分为代胡宗宪之作、写给胡宗宪之作、代世人的应酬之作、与文人互相唱和之作四类,这些诗文都表现出代笔不走形、秉笔表心声、文笔言公文、闲笔写性情的文人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