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9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云龙先生的《定庵诗话》及续编,其内容一是采撷海内知好诗作,以及泛论古今诗派沿革变迁之故;二是搜采云南时贤诗作并对其品评。阐述了“诗文同道,时势然也”,“作诗自以品格为第一”,在艺术上“兼采众长.不名一家”等观点。  相似文献   
22.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于坚被称为具有先锋意义的“新生代”诗人。文章从诗学观点、诗歌选材、内容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等几方面对于坚早期诗歌进行再认识。说明他既在传统之中。又在传统之外。  相似文献   
23.
《初中生辅导》2008,(Z2):67-69
提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盛唐使唐诗发展到顶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诗的盛唐"。当时,诗坛上名家辈出,灿若群星。主要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而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则是盛唐诗坛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相似文献   
24.
江湖诗派诗歌之所以成为商品,南宋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江湖诗人和达官贵人因此而成为一对供需关系。其供求既受艺术市场价值规律的支配,也有当时时代风气的影响。诗歌的商品化代表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职业文人的出现。  相似文献   
25.
高丽中期苏轼诗文集传入朝鲜半岛,收录于《东坡集》中的《赤壁赋》开始进入韩国古代文人的视野。朝鲜朝前期以朴誾、李荇、南衮为代表的“海东江西诗派”在习拟苏文之余,更是兴起了赏读《赤壁赋》、在七月既望之时复演东坡月夜泛舟的活动。在“崇苏”风气的驱使下,《赤壁赋》引发了文人遍学东坡、吟咏赤壁的文学效应。他们或化赋入诗,以骚体赋、书记题跋为《赤壁赋》的变体形式,或改写《赤壁赋》原句,在意象、语言、表现技巧等方面创作出赤壁体文学。“海东江西诗派”对苏轼赤壁泛舟的再演,将历史和文本中的赤壁空间移位至现实生活,在苏轼以及“海东江西诗派”的影响下,《赤壁赋》渗透进朝鲜半岛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26.
作为清代自乾隆中叶一直绵延到晚清的地域性诗歌流派,高密诗派经历由山东向广西扩散,最后蔓延到北方多个省份的传播过程。其中,李宪乔游宦广西时与袁枚的交往是提升"高密三李"全国范围知名度的重要契机,而刘大观则是嘉庆、道光年间对高密诗派传播于辽东、三晋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文章通过细致的考述,勾勒了高密诗派南北传播的过程及影响,尤其是李宪乔与袁枚晚年的诗学交流。  相似文献   
27.
云龙社考论     
云间、龙眠文人以其共同的诗学趣向联为云龙社,共同推动了明代第三次诗学复古高潮。各自又作为地方诗坛的主力,培育了桐城诗派与云间诗派、西陵诗派,对清初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沈栖 《档案与史学》2013,(11):57-59
“七月诗派”曾经雄踞我国现代文坛。这批20岁上下的文学青年在抗战初期带着战斗的人格、灼人的诗情.怀着所向披摩的气概登上诗坛,  相似文献   
29.
陆嘉淇 《培训与研究》2009,26(4):54-55,65
中晚唐文人的“卖文”现象还是极个别和偶然的阶段,尽管某些谒客以“卖文”的方式与达官贵人交往,但他们更多的是将“卖文”作为一种体现自身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手段,而南宋江湖派诗人多数以卖诗为生,却也并非完全心甘情愿。从两者卖文现象及其诗作中,我们能捕捉到其“卖文”的心理转变过程,由对“卖文”行为的旁观感叹,到由自身的“卖文”行为生出的罪恶感和自卑感,再到自嘲自讽,最后到客观冷静又不乏自信的态度面对现实,甚至表现出了一种豁达的胸怀。  相似文献   
30.
陈菁菁 《科教文汇》2011,(35):58-59
宋初"晚唐体"一派诗人虽然普遍都有学习姚贾的倾向,但是他们的诗风与姚贾并不尽相同。毕竟宋初的文化背景和晚唐相比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宋初"晚唐体"诗人比起贾岛、姚合,他们的生活态度比较安贫乐闲,诗风和情趣比较冲淡闲逸。因此,"晚唐体"一派诗歌的艺术渊源,似乎可以从姚贾更进一步地向前推溯,上溯到韦应物、刘长卿甚而至于盛唐的王维、孟浩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