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2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词是一种形式较为固定的体,在其内部结构中,过片充当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姜夔作为南宋名词人,向来以清空峭拔、幽寂冷峻的风格称,但其词结构方面的特点很少有人注意,而从姜夔词的过片在整体结构中的功能(如过渡、照应功能)来看,他的词作在结构处理上已经非常成熟了。  相似文献   
92.
姜夔《扬州慢》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老版全国通用语教材第五册注释为:“(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新版普通高中《语》第三册,依然采用旧注。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3.
南宋词人姜夔与元代曲家张可久,有诸多可比之处,尤其是二者的人格与文格方面,有突出的相通点,可以一“清”字概括。但二者之“清”在人生境遇、人格操守、作品风格和文化底蕴等方面又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4.
姜夔咏物词借助写意、多视域、冷色调等意象处理手段,托物言志,传达出了独特的理想情怀,开后世咏物托意的时代风气。  相似文献   
95.
浅析姜夔咏物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咏物词借助写意、多视域、冷色调等意象处理手段,托物言志,传达出了独特的理想情怀,开后世咏物托意的时代风气.  相似文献   
96.
姜夔词探论     
本文概要介绍了南宋词人姜夔作品词精韵美、清虚骚雅、寄慨沉郁、含蓄蕴藉、缘情触绪的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97.
姜夔词的风格是点到即可,留有余地,绝不和盘托出。他所写出来的内容(指文字的)与所写的事物或抒发的情感之间总有一种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距离。这也是他向诗借鉴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果,即隐晦其旨、含蓄其意,不着一字,最得风流。本文以姜夔的写景抒情词、恋情词、咏物词三种题材的作品为例论述了姜夔词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98.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 ,诗词兼擅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 ,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 ,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 ,同时也带来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 ,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99.
少女喜欢玫瑰,老人喜爱秋菊,文人咏叹荷花,寒士赞赏腊梅……花是世界的春色,花是人间的温馨。躺在病房中,友人送来一束鲜花,你会顿感春意融融;晚会上登台唱一支歌,儿童献上一束鲜花,你会倍加欢欣鼓舞。人在旅途,孑然落寞,路旁一朵花儿向你颌首,会驱走你心灵的孤独;老人独坐黄昏,窗台上一盆雏菊倏然怒放,会给你带来生命的惊喜……五色迷目、妖态可掬,只是花的形象,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才是花的精神。读毛姆的小说看过这样一段情节:种花老人桑迪·巴雷特正准备回答儿子“如何做人”的提问时,却发现儿子脚下踩翻一盆玫瑰,老人说:“…  相似文献   
100.
从词体观、题材、风格三方面 ,比较晏殊与姜夔的雅词 ,进而探讨理学对雅词发展的推动。在词体观上 ,理学“文以载道”观推动词体日尊 ,成为士大夫阶层抒发自身情志的体裁 ;在题材上 ,理学的影响促成词的抒情范围扩大 ,并使恋情词更为隐晦 ,写景词蕴含更为明确的情志 ;同时姜夔词“清空”风格的形成也与理学的间接影响有关 :理学援佛、老入儒 ,影响到姜夔萧然拔俗的人格、襟怀 ,于是理学倡导的“天理流行”的境界在姜词中就表现为“清” ,而“以物观物”的冷静态度在姜词中就呈现为一种“空”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