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1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教育   75116篇
科学研究   3268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2249篇
综合类   2118篇
文化理论   217篇
信息传播   15736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690篇
  2022年   741篇
  2021年   794篇
  2020年   616篇
  2019年   807篇
  2018年   437篇
  2017年   834篇
  2016年   1144篇
  2015年   1796篇
  2014年   4030篇
  2013年   4400篇
  2012年   5808篇
  2011年   6684篇
  2010年   6171篇
  2009年   5918篇
  2008年   6887篇
  2007年   5507篇
  2006年   4651篇
  2005年   4634篇
  2004年   5775篇
  2003年   6894篇
  2002年   6173篇
  2001年   6531篇
  2000年   7341篇
  1999年   1738篇
  1998年   1014篇
  1997年   367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 ,对素质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也逐渐取得了共识。但是素质教育在农村地区及农村学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从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入手 ,分析了农村学校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素质 ,在不偏离文化教育的基础上 ,树立创新意识 ,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 ,着眼于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观点  相似文献   
32.
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战线的一项战略任务。以履行教育职能与情报职能为己任的高校图书馆应怎样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必须研究和解决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33.
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34.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质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现。全面实行与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它对于培养适应21世纪创新人才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决定的实现,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王勇 《声屏世界》2003,(4):15-16
现场直播一直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广播电视优势的手段,如何发挥广播电视这一优势?在实践中要注意哪些关系的处理及手段的运用?把握住现场直播的特性,在动态中掌握报道的主体意识,处理好记者与主持人、客观性与个性化、完美与瑕疵的关系,充分运用好各种手段是做好现场直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6.
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扬教学民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教学民主是建立在充分肯定人的价值的基础上的,其鲜明的特征用我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话说就是“教师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商量什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传统体育教学重要弊端之一,就是师道尊严,缺乏教学民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被严格限制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方法的设计,从课堂教学中讲解什么、示范什么到练习什以…  相似文献   
37.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素质教育与传统教学的差异。阐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即学习能力的培养,锻炼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系统地阐述了设计和树立体育教师形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形象的内涵,这将对我国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9.
异化理论与媒介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出发 ,对媒介批判的内容与目的进行了反思 ,提出媒介批判的内容应涉及“媒介产品的异化”、“媒介活动本身的异化”、“媒介组织与媒介从业者的异化”、“媒介组织与其他参照物之间的异化”等诸多层面 ,媒介批判的目的就是从当今社会媒介的异化现象出发 ,找寻媒介“扬弃异化”的方法与途径 ,在批判与超越中使人们逐渐摆脱被自己创造物“奴役”的状况 ,从而实现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的自由发展与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0.
徐沛 《新闻记者》2003,(4):30-31
不久以前,也许谁都想不到《东周刊》真的因为刊登一张极具争议的照片便停刊了。如今,这件事已经在香港这个媒介竞争激烈、传媒业异常发达的地方成了热门话题。人民网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说:“……只求刺激销量,罔顾专业操守和社会道德,传媒公信力和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不断滑落,香港传媒生态的畸变,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东周刊》事件使香港各界重新思考新闻自由的真正含义。”《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媒体在维护公众知情权、揭露社会真相和维护个人隐私之间一直进行着艰难的斗争和角逐。而所谓的明星个人隐私和社会真相之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