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正《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论语》中有许多关于言与行的记载,涉及内容广泛,大至兴国安邦,小到个人交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的语言观,从中也可窥探儒家在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思想。它所反映的言行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敏于行而讷于言。"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个观点是《论语》中最常见的关于言行关系的描述。《宪问》有:"子曰:‘邦有道,危言危  相似文献   
22.
杨绛 《课外阅读》2015,(5):52-53
<正>我很羡慕上过私塾的人,"四书五经"读得烂熟。我生在旧时代的末端,虽然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里都有国文课,但国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理科和英文。我自知欠读的经典太多了,只能在课余自己补读些。"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一  相似文献   
23.
鲍鹏山 《上海教育》2014,(34):64-64
今天再读《论语》,具有三个层面的价值。第一,知识层面。《论语》牵涉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典章、礼仪知识,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历史人物,不仅涉及孔门弟子,也涉及孔子以前历代人物、孔子同时代人物,这些人物,很多都是了解中国历史必须熟悉的,更重要的是,《论语》不是简单地记述这些人物,而是把他们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上,对这些人物进行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和道德的评价,并且成为我们认知这些历史和历史人物的逻辑起点和道德基础。《论语》中的很多字词、句子、人物、事件都成为典故,承载着相应的价值观而代代相传。古代的各类作品中,大量使用《论语》的名言和人物典故,只有熟悉《论语》,才能正确和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24.
有朋友将《论语》中有关《诗经》方面的内容,以《孔子教诗》为题,攒成短剧的形式,现征得朋友录之于下,以为教师佳节的礼物,以飨读者。孔子立于庭院之中,沉吟道:"诗三百,诗三百。若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作诗的人,思想纯正,没有邪念呵。’"(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这时,孔鲤快步恭身穿行庭院。  相似文献   
25.
东海 《健身科学》2007,(9):14-15
有劳有逸,劳逸结合,这是中年人的生理需要,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保证.张弛有致,是我国养生之道的重要方面.中年人切不可只张不驰,操劳过度. 据古书《礼记、杂记》记载,孔子对弟子子贡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几句话形象生动地概括了有劳有逸的道理.  相似文献   
26.
张远山先生在《东方》2001年第10期中,提到了“子贡赎人”的道德典故: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在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赎了一个鲁国奴隶,但拒绝了国家支付的赎金。孔子认为,这违背了他的道德思想。因为子贡式的“无私道德”最终使道德变成了只说不做的东西,成了纯粹的高调。过高的“道德”不仅没有推广道德,反而推广不了道德。  相似文献   
27.
子贡对孔子思想从政治、经济、军事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符合时代特点的发挥。他对于“仁”、“礼”的实践、探索与弘扬,对于当代人走出文化困境并重新确立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8.
分析《论语》中的相关语句,可概括出孔子的"质""文"观为:本质胜于文采,则流于鄙野;文采胜于本质,则流于浮夸;唯有本质与文采的适度结合,方臻于中庸。以子桑伯子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质"胜"文",甚至可有"质"无"文";以周朝大夫及史官为代表的一派则强调"文"胜"质"。此外,子贡的"质""文"观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观点,并与两千多年后的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批评观点有相似和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9.
30.
不耻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死后的称号为什么叫做‘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奋又爱好学习,而且不以向不如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