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不耻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死后的称号为什么叫做‘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奋又爱好学习,而且不以向不如自己  相似文献   
32.
典故三则     
一世龙门【原典】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唐·房玄龄等《晋书·王衍传》  相似文献   
33.
最近在用晚上的时间重读《论语》,领悟先贤的智慧。读到了《先进》篇中一节子贡与老师孔子的对话。子贡问孔子:“老师,你说子张(颛孙师)与子夏(卜商)谁更优秀?”孔子回答说:“子张做事有些过头了,子夏有时则显得保守。”子贡接着又问:“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子张比子夏更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过分与保守同样都是不可取的。”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过犹不及”。我做老师已有36年,代入感的作用,两千多年前孔子和自己的学生臧否人物、探讨为人处世之道的情境仿佛就在眼前。“事情做不到位和做过了头都不好”的道理也没有因为漫长岁月的蹉跎而失去启迪人心的作用。如果要找一个词来概括当下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比“过犹不及”更恰当的了,一“过”一“不及”。  相似文献   
34.
最近,重温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这句至理名言又有了新的体会。《论语》中记载:一次,公孙朝问子贡,孔子这么有学问,不知他师从何人?子贡回答说,孔子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孔子认为,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有德行的人认识其大处,德行不深甚至没有德行的人也能认识其小处,无论“贤”还是“不贤”,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的体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所以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似文献   
35.
王兰 《湖南教育》2014,(3):28-29
《论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什么意思呢?讲的就是子贡提出要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就对他说:“赐(子贡),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孔子对于仪式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学校有许多针对师生的仪式,但毋庸讳言,为了仪式而仪式的比较多,也就是“把仪式混同于形式”。古今教育的事例告诉我们,学校教育中仪式是必要的,其蕴含的教育功能是巨大的。我们策划这一主题,希望能引起校长们的注意:学校仪式,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36.
子贡对孔子思想从政治、经济、军事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符合时代特点的发挥.他对于"仁"、"礼"的实践、探索与弘扬,对于当代人走出文化困境并重新确立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7.
孔子到郑国,有一天和门徒走散了,孔子独自站在东城门。郑人对他的门徒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然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累累然若丧家之狗,然哉!然哉!”你们看他的态度多有趣。封建礼教,师道尊严,然而学生敢据实告之。  相似文献   
38.
受时代的局限,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偏颇。以孔子对子贡的评价为例,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孔子对学生的评价,从侧面反映出孔子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9.
北宋范仲淹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鲜明,两三岁的小孩都能熟练诵读。《江上渔者》的主旨与同属北宋时期张俞的《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以及梅尧臣的《陶者》"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异曲同工,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关注,理解起来并无困难。但阅读古诗文,词汇往往是最大的障碍。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40.
孔子认错     
李静 《中学生英语》2016,(Z1):24-27
1.Confucius comes to Haizhou with his students Zi Lu,Zi Gong,Yan Yuan.He hears the waves and wants to look at the sea.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子贡、颜渊来到海州。孔子听到海涛拍岸声,要去看看大海。2.They climb to the top of Quyang Hill.Confucius has never seen the sea.He sees the sky and the sea meet together.他们爬上了朐阳山顶。孔子从没见过大海,只见天连水,水连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