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14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144篇
综合类   54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5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积极实践了他的法制思想,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建设的先河,对此后中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宪法建国、改革司法、文明执法三个方面看,孙中山在民国肇建之初的法制建设标志着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22.
蒋介石作为重要历史人物,曾对辛亥革命作出过一定贡献。辛亥革命前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同盟会,辛亥革命中,他参与了光复杭州、编练反清队伍的活动,当然也犯有同室操戈的严重错误;辛亥革命后,他继续为反对袁世凯出力。蒋介石可以说是一个有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当然他后期逆时代潮流而动,残杀共产党人,出卖民族利益,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立下的一定功绩。  相似文献   
23.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是在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继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养分,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四大民权学说、权能分治思想和地方自治制度等基本内容。孙中山听直接民权思想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空想性,但又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孙中山先生关注人民的健康,积极倡导体育运动,并提出"强种"、"保国",把体育上升到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的高度去认识。恰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重新解读孙中山体育思想的时代特征,辨析孙中山体育思想的价值,不仅能重新领略这位民族资产阶级政治领袖体育思想的全貌,而且对于现代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5.
袁世凯帝制自为,受到中外进步舆论的一致谴责。在反袁舆论的影响上,梁启超执其牛耳;在反袁政治主张方面,孙中山水平最高;在思想文化领域对袁世凯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则以李大钊最为彻底、最为深刻。他们作为三种不同政治势力的代官人,实际上代表了历史转折时期三种不同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6.
论孙中山的用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许多志士与他共同为之奋斗的事业。选择和使用人才是孙中山进行这一革命事业的重要条件。革命事业的需要、个人的才能、服从孙中山以及革命意志的坚定程度是孙中山的用人观的主要内容。孙中山的用人观在总体上有益于革命事业 ,但也不免含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7.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也是中外友好的使者。为促进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奔波域外,寻求外援,成为其革命生涯的重要特征。外援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中重要而又特殊的部分。孙中山寻求外援目的地由欧美——日芩——苏俄的历史演变,孕育着深刻的历史内涵,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28.
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础和灵魂是民生思想;并从战略高度上深刻地提出了对外开放是中国工业化的动力之源;从“战术策略”的层面,提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推动工业化,必须选择以一种不平衡的发展策略最终实现工业化战略平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9.
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对民权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以孙中山为代表,认为所谓民权乃是“人民之权”;一种可以说是以梁启超为代表,认为所谓民权乃是“君主之权”。孙中山民权观的基本内核是“五权宪法”、“直接民权”和“权能分治”,在当时的背景下,孙中山的民权观无怀疑达到了历史应有的高度,具有推陈出新的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0.
中共一大以后,马林开始与中国国民党接触,与孙中山会晤并讨论了和苏俄建立联盟的可能性。通过全面的考察,马林认为中国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多阶级的联盟,孙中山是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为此他向中共建议:到国民党中去开展政治活动,同时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在马林的主导之下,中共中央杭州特别会议通过了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进一步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提议。而随后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的决议案,贯彻了马林的意见。马林提出的国共合作,被称作“斯内夫利特战略”,亦即“马林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