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7篇
教育   8655篇
科学研究   532篇
各国文化   342篇
体育   242篇
综合类   236篇
文化理论   189篇
信息传播   306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1026篇
  2013年   832篇
  2012年   1127篇
  2011年   1357篇
  2010年   1268篇
  2009年   1105篇
  2008年   1636篇
  2007年   1034篇
  2006年   768篇
  2005年   685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世界是彼此联系的,这个说来简单的话语,却难以真正地落到实处。是什么因素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呢?法国学者艾田蒲凭着学者探究真理的执着,为人们探求答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2.
龚灿 《全国新书目》2008,(14):37-37
《生命使用说明书》的作者雷铎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在诸多领域都有涉足——文学、画画、国学、玄学、哲学、佛学等,是作家,也是老师,还曾经是一名军人。雷铎有30年的戎马经历,上过中越战场,早年的创作也以军队为背景。这样看来,他更像是一位军旅作家,但他后来的兴趣却转向了国学、易经、风水、人体相学和佛学禅宗方面。  相似文献   
63.
记者部落     
从军旅作家到军事记者,44岁那年,江宛柳完成了她的华丽转身。12年中,她站在高人乃至伟人的肩膀上思考与写作,她的思想和文字在阳光效应作用下熠熠生辉。传媒骄子:《江宛柳:抵近前沿》。  相似文献   
64.
刘晨  王林 《青年记者》2008,(4):69-70
一名优秀的军事记者,不仅是一个专业的信息传播者,一个美的缔造者,更应该是一个思想者,一个能够以鸟瞰全局的宏观视野与穿透历史的哲学思维审视国防和军队建设、观察军情兵情的望者.<解放军报>高级记者、报告文学作家江宛柳笔下不乏美文,更不乏闪烁着思想光芒的深度报道.她的很多作品,特别是作品集<与兵车同行>中的"追踪改革"、"热点思考"两个系列,对当前军队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想透视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5.
1 阅读的人生 英国作家毛姆曾充满激情地说:"读吧!即使你不会读书也可以把书放在手里把玩一番,凝神注视、随便翻到哪一页,找一些招眼的句子看看,到这片无涯学海里航行.如果书籍不能成为你的朋友,至少他们也应该是你的熟人;如果书籍无法走进你的生活圈,起码你也应该向他们点头致意."  相似文献   
66.
如何平衡隐私权保护和新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最初由美国学者沃伦(Samuel Warren)和布兰蒂斯(Louis Brandeis)在19世纪末两人合著的著名法学论文《隐私权》一文中提出,此后隐私权概念广为传播,强调保护隐私和坚持新闻报道自由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本文试图分析英国媒体,主要是平面媒体,在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坚持舆论报道自由方面所作的努力。英国媒体管理的特色英国对广电媒体和平面媒体有不同的监管机构和法律条文。由于英国政府认为广播电视具有更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政府按照国会条令建立了专门管理机  相似文献   
67.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文章认为,胡适是一个"有贡献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学者",是一个"历史上有功绩,而又不与朽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学者","在人民心上总是能保持受尊敬的地位的".  相似文献   
68.
历史波澜壮阔,时代风云变幻,作为历史和时代忠实的记录者,记者肩挑社会公义,笔挟时代风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信息爆炸、媒体纷争的当今时代,一名无愧时代的记者一定是永不停步的行者、与时俱进的学者、恪守良知的仁者和机警敏锐的智者。  相似文献   
69.
易中天、于丹等在央视《百家讲坛》做客开讲,“品三国”,解读汉代人物、《论语》和《庄子》等古代经典,因观点的标新立异、语言的通俗流行以及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从默默无闻的学者变成“明星学者”,从普通的教授变成“超级教授”,学者走上电视,学术结缘传媒,在全国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易中天于丹”现象。观众中有坚定的拥趸者,也有表示不屑和质疑的,不同的心态和声音反映了问题的各个方面。“品”、“解读”、“心得”就是一种解释,本文试从解释学角度来分析“易中天于丹”现象在社会中的传播与反响,以期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70.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判断,迅速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在西方新闻界,通常把新闻敏感称作“新闻嗅觉”、“新闻嗅鼻”。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说:“一个不善于辨别颜色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不懂得音律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