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现代关于"学""习"的诠译,把孔子的学问视作服务于实践的理论、知识,而非活生生的生命智慧,实则其思想是对三代文化诚敬存养践形之后的心得体会。从字源学出发,"学""习"隐蔽的生存事实是:"学"是教和学的合一,不仅涵盖学、觉、效等现实性层面,还具有教学相长、一以贯之等具体特征;通过分析先民"习卜"和许慎"鸟数飞"的生存论意义,"习"蕴含习养、习与性成、修身等义,体现着修身养性和积习成俗的功能。具体观之,孔子学以修己,因礼乐之道自成生活习俗,在全幅生命活动中贯彻始终,从而垂教后世。  相似文献   
12.
学习之道     
主持人欣言: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音、形这"三美"统一于汉字,使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足以让每一个亲近她的人陶醉其中。让我们打开"耳""目""心",用心去体会这"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沉淀千年的美。"学"字我们几乎天天用,对于学生来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大人也总是教育小孩,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这"学"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学习学习,"学"和"习"到底是  相似文献   
13.
作为《论语》的首章,"学而时习之"历来为注家所重视。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云:"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学而时习,乃初学事,孔子十五志学以后当之。有朋远来,则中年成学后事,孔子三十而立后当之。苟非学邃行尊,达于最高境界,不宜轻言人不我知,孔子五十知命后当之。"这个说法很有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以《论语》开篇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例,列举了数位研究者对此句的释意,并加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离休后,我在家中开辟了一方学习、思考和写作的安静的小天地,并取名“福乐斋”。名字直白而平淡,却是我真情实感的表达。从此,“福乐斋”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去处,它飘洒着书香的芬芳,让我品尝到“学而时习之”的甜美。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非常重视学生的学后练习。清代教育家颜元在《总论诸儒家学》中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他还说:“使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功于习行者八九,则生民幸甚,吾道幸甚。”确实,语文教学要走出“多劳少得”的低谷,除了调动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还应该优化作业设计,提倡“习行之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从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成为一名区级体育教研员,岗位、角色及工作重心的转变不仅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且使我经历了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懵懂、清晰、从容的成长历程,可谓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何为之?笔者的结论是:成长植根于阅读。一、阅读认知《论语》中有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被解释为:学习并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笔者认为这个解释有些片面,这个"习"不应该简单地解释为"复习",而应包含"实习"、"实践"的意思,学习并  相似文献   
18.
杜立英 《文教资料》2014,(17):155-156
文章结合国学经典教育进课堂的实际,对“学而时习之”误读的现状、缘由进行了分析,对该句进行了正确释义。作者认为,流传了数百年的“学习了知识又时常复习”这一解释是错误的,错误的源头来自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这句话正确的解释应是:“学习知识又时常实践”,本文对这一解释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论语》开篇首句的误读对小学生的误导尤其严重,应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辨正。较阐述了辨正的重要意义,对辨正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近些年,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少学生仇视书本,高考后甚至出现撕书状况。如此现象,值得教师反省。笔者认为,问题出在我国当下的应试教学方式。虽然大家都知道提升学科素养、培养相应能力应是学科教学之"魂"。但这些最终是通过考题来显现,为了提高成绩,教师把传统工匠"熟能生巧"的理念迁移到学科教学中,反复磨炼细枝末节,并让学生做了太多机械重复、毫无新奇体验的学科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用"学而时习之"强调了复习对于知识学习和掌握的重要性.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学段的重要学习内容,在知识内容上呈现内容多、联系强、变化广的特点,即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综合运用较小学阶段内容更多、难度更大.基于这样的知识特点,要学好初中数学,通过复习,对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归类、巩固、突破就显得十分重要.许多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学了就忘,对知识应用能力不强、题目一变就错,就是因为数学复习工作没开展好、复习方法没找对路.可见,数学复习是学生勇攀数学高峰路上的有力助推器,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