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11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报道     
《报林求索》2009,(8):12-13
<正>铁路运输指标企稳回升基本建设投资持续增长1月至6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75031万人,同比增加3658万人,增长5.1%;上半年,全国铁路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2014.56亿元,同比增长155.1%。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2739.7公里、复线铺轨2435.9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1681.2公里。此外,国家铁路更新改造完成投资53.47亿元,其中运输设备更新改造完成投资44.85亿元,同比增长2.1%。  相似文献   
32.
汪鹏  燕雁 《报林求索》2009,(4):12-15
从2009年4月1日起,全国铁路实施了新的列车运行图,新增直通旅客列车89对,客车总数达1551对。这次调图中一次性投入的新装备数量之大、采用的新技术之多,在过去是少有的,是大规模铁路建设、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现;从"让和谐铁路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看,此次新图中运力的增加部分,必将使一些地区老百姓"出行难"、"买票难"、"乘车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旅客出行,再次提速。  相似文献   
33.
党的十六大以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如火如荼,技术装备迅猛提升,采用了大量的全路最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如自动检票系统(GATE)、旅客服务系统(PSS)等。这些新技术装备知识覆盖面广,技术含量高,完全不同于现有铁路的组织管理模式。随着新技术装备大量投入运用,技术保障环境更为复杂,高素质人才需求更为迫切,做好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对运用好、管理好客服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近日,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宣布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这条铁路建成后,大同至西安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将由16个小时左右压缩至3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必须做好铁路施工技术工作。本文主要论述了哈牡客运专线满堂支架的施工技术,并对整体抗倾覆进行了验算,提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点。  相似文献   
36.
客运专线箱梁制梁场的整体规划建设及施工组织关系全线的桥梁施工进程,以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四川省段为对象,文章介绍了全线梁场的设置,并以昭化梁场为例,对梁场的环境因素评价、总体规划与布置及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7.
客运专线预制简支箱梁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客运专线预制梁生产的钢筋加工和绑扎工艺,并对其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针对其在生产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为箱梁预制中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张弘南 《科技风》2013,(1):119+124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在高速铁路中大量运用,通过对京石高速铁路北京至石家庄客运专线石家庄枢纽工程(京局代建部分)路基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中支承层施工艺的研究,总结其施工组织及质量控制要点,对支承层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不管是债务倒逼还是国务院高压,铁道部的表态作为近年来第一次有垄断行业公开宣称开放市场,可谓在铁路市场化改革方向上的一个大突破。现在的问题是实施起来很有难度时隔七年之后,铁道部再次向民间资本伸出"橄榄枝",以"不单独设置附加条件"的态度全面放开铁路投资领域。5月18日,该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称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依法合规进入铁路领域"。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山区铁路客运专线梁场整体布局的不断优化,现场采用填挖平衡、增设运梁通道、阶梯式布置、扩底桩基础、变轨区存梁等方式,大大减少建场土石方量的开挖回填、节约土地占用面积、降低地基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